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且隋> 第283章 谋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3章 谋远(2 / 2)

东西两都的博弈,早已超越了金戈铁马的沙场争雄与朝堂之上的唇枪舌剑,更在这关乎宇宙认知、天命阐释的玄奥领域,悄然铺开了另一片无声却更为深邃的战场。

天道谁属?

不仅在于兵甲之利,权谋之深,亦在于谁能更精准地把握乃至定义这冥冥中的“意旨”。

而此刻的大兴城内,那场由李淳风以星算艰难定下的、虽寒酸却不失严谨的登基大典,钟鼓之声已然隐约可闻,预示着新一轮权力格局的勉强黏合。

新旧势力的最终碰撞,天命与人力交织的最终乐章,即将在那座古老的帝都,轰然奏响。

然而,杨子灿的目光,却已越过眼前这纷乱的棋局,投向了更为遥远的未来。

天下平定之后,又当如何?

他深知,武能平天下,马蹄和利刃可以摧毁旧的秩序,可以踏碎一切敢于反抗的势力,却无法自动建立起新的、稳固的文明大厦。

战火硝烟散尽之后,满目疮痍的大地上,更需要的是文治,是能够抚平创伤、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文教。

人心思定,亦思向。

大乱甫定,百废待兴,天下苍生渴望的不仅仅是生存,更是秩序、希望与认同。

关键,在于人心和文教!

谁能掌握文化的主导权,谁能塑造社会的共同价值观,谁能提供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精英施展抱负的框架,谁才能真正坐稳这天下,开启新的盛世。

他想起了穿越前那个时空的历史教训,也想起了自己麾下那庞大而隐秘的粟末地政权多年来在科技、文化上的积累。

这些,都将是他未来治理天下的重要资本。

或许,文教可以发挥气吞山河的作用,科技能够让人们提高自信心和向心力。

他的脑海中,一份庞大而细致的人才与知识体系图谱缓缓展开。他的手上,掌握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牌”:

佛学,当年在净土寺有过一面之缘,如今在天水郡麦积山潜心修业的年轻僧人陈玄奘,其坚韧与求法之心,或可引导,以沟通西域,整合佛门力量,安定边陲,净化信仰。

儒学,河汾之学的中坚王通(文中子),其门下英才辈出,如盖文达、孔颖达等,可为新朝经义定下基调;硕儒刘炫、王孝逸等,亦可征召,整理典籍,教化天下。

算学,粟末地自身的算学天才,祖冲之重孙胡粲一,精于统计数学,关乎国计民生;还有张遂(僧一行),其对天文、历法乃至擒纵器的研究,意义深远;王孝通、刘焯、刘慈、耿询等当世算学大家,皆可汇聚,推动数理发展。

建筑与工程方面,一代巨匠宇文恺,其城市规划与宫殿建筑技艺登峰造极。巧思妙想的何稠、阎毗,以及来自异域的工程师拉托维尔,可负责各项重大工程建设。

化学与炼丹,苏元明(青霞子)、陈少微、张果、孟诜等人,虽多与丹道相关,但其对物质变化的探索,若能加以引导,或可开启化学之门。

电学探索,名字奇特的黄沾雷、雷克兰,或许只是初步接触电的现象,但其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值得鼓励,或能埋下未来种子。

医药,药王孙思邈自是泰山北斗,其《千金方》惠泽苍生;巢元方精于病源,甄权善针砭,还有来自波斯的伊本拉汉姆、天竺的大阿赫郎,以及粟末地自己的医学家于柏子,可整合各方医学,建立医疗体系。

工程机械与冶金,赵州桥的建造者李春,其桥梁技术冠绝古今。拉托维尔,带来的西域域技术;申徒石、宇文恺(再现)在冶金与机械制造方面亦有深厚造诣。

材料学,大食商人阿里恰巴尔可能掌握更先进的玻璃制造技术;二粟末地探索者李继春对橡胶(或类似弹性材料)的研究,或有奇用。

天文学,除了李淳风,还有张胄玄等大家,可精修历法,指导农时,稳定民心。

农学,贾农、贾常等农学家,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根本的粮食问题。

佛门高僧,如僧猛、智顗、连提黎耶舍、释本、觉醒、道绰、吉藏、智脱、洪遵、昙延等。

道门领袖,如孙思邈、王远知、苏元朗(苏玄朗)、徐则、宋玉泉、孔道茂等,他们的影响力巨大,需妥善引导,使其成为稳定社会的力量。

其他百家:如注重实用与技术实践的墨家等,其思想与技艺亦可吸纳融合。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与思想流派,杨子灿逐渐明晰了他的文化治国主张,那便是:“儒家为表,道家为骨,佛神为心,墨家为行”。

儒家为表,并非独尊儒术,而是取其“秩序”与“伦理”之核,用以构建社会的基本框架,明确尊卑礼法,稳定朝堂与地方治理。

这是面向世俗社会,维持稳定运转的“显学”,是表象的规范与礼仪。

道家为骨,取其“自然”、“无为而治”、“顺势而为”的哲学思想,作为施政的深层逻辑。尊重客观规律,不妄为,不强求,让经济、社会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然发展。

同时,道家对生命、自然的探索精神,也将激励科技(如化学、医药、天文)的进步。这是国家运行的“骨架”,是内在的哲学支撑。

佛神为心,承认并引导佛教乃至其他有益宗教信仰(如景教、祆教等,在可控范围内),以其慈悲、轮回、因果之说,安抚乱世中饱受创伤的心灵,提供终极关怀,缓和社会矛盾,凝聚向善之力。

这是安抚民心、提供精神寄托的“心灵”归宿。

墨家为行,取其“兼爱”、“非攻”的博爱精神(尤其在底层民众中),以及注重实践、强调科技、善于防守的务实作风。

墨家的技艺与实干精神,将直接推动工程、机械、防御等实用技术的发展,是将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行动力”。

这四者并非割裂,而是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士人,可以儒家理念入仕,遵循道家法则行事,内心存有佛家慈悲,并运用墨家技艺造福一方。

国家层面上,则以儒家礼法定秩序,以道家哲学定方略,以佛家信仰安民心,以墨家精神兴实业。

杨子灿深知,要推行这一套融合的文化理念,绝非易事。

必然会遭到固有势力的抵制,尤其是那些抱守残缺、视其他学派为异端的儒生,以及企图保持独立王国地位的佛道寺院。

这需要时间,需要策略,更需要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

他已经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些初步的构想:

设立综合性的“文华殿”或“崇文馆”,超越传统的太学,汇聚各方人才,不仅讲授儒家经典,也开设算学、天文、医药、工技等实用学科,潜移默化地改变知识阶层的认知。

整理编纂大型类书与丛书,系统性地收录、整理、辨析各家学说与技术,去伪存真,融会贯通,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引导宗教改革,支持佛道中有识之士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教义阐释,限制寺院经济过度膨胀,引导其参与慈善、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

大力表彰和任用科技人才,提高工匠、医师、算学家的社会地位,设立相应的官职和奖励机制,让实用技术成为显学。

通过粟末地控制的商业网络和宣传渠道,如隋通钱柜、隋通船运、各类商会乃至说书人、戏剧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向民间传播新的价值观和知识。

这是一盘远比军事征服更为宏大、更为复杂的棋局。

对手不再是明确的敌军阵营,而是千百年积习下来的观念、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以及人性中的惰性与保守。

杨子灿,在下一盘怎样的棋呢?

他下的,是一盘定鼎千秋之棋。

他不仅要夺取天下,更要重塑天下的精神内核与文明走向。

他要以超越时代的见识和掌握的资源,强行推动一场深刻的文化融合与科技启蒙,试图在这个古老的帝国身上,嫁接出新的枝芽,以期能避免历史的循环悲剧,开启一个真正长治久安的盛世。

这盘棋的胜负,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甚至不在于能否迅速平定所有反王,而在于他能否在废墟之上,成功地播下新文明的种子,并让它茁壮成长。

大兴城的登基钟鼓,是旧秩序挣扎的余响;而洛阳紫微宫中的深谋远虑,则是新世界诞前的阵痛。

当军事上的“铁壁”合拢,扫清物理层面的障碍后,真正决定未来数百年气运的“文教定鼎”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这条路注定布满荆棘,但对于一位志在重定星辰轨迹的穿越者而言,这无疑是他使命中最为核心、也最具挑战的篇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