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李渊,封地于太原及周边河东大部,都晋阳,视为北疆屏藩,授河东道行台尚书令(遥领)。
魏王李密,封地于黎阳、洛口等河南部分区域,都洛口,视为东面屏藩,授河南道行台尚书令(遥领)。
夏王窦建德,封地于河北、山东大部,都乐寿,承认其既有势力范围,为河北屏藩,授河北道行台尚书令(遥领)。
郑王王世充,封地于洛阳周边部分河南郡县,都洛阳(遥领,实际被困长安),授豫州牧(虚衔)。
燕王罗艺,封地于幽州,都蓟城,承认其既有势力,为东北屏藩,授幽州总管。
定杨可汗、汉王刘武周,封地于马邑、雁门等代北之地,都马邑,维持其与突厥的密切联系,视为北疆外围屏藩,授代州总管。
西秦霸王薛举,封地于金城、陇西等部分区域,都金城,视为西面屏藩,授陇右道行台尚书令(遥领)。
其他大小反王、豪帅,如高开道(授北平郡王)、徐圆朗(授鲁国公)等,皆按其现有控制区,授予国公、郡公、将军等号,承认其割据事实,列为小诸侯。
二
西京长安这么热闹,东都洛阳也并不冷清。
虽然广皇帝秘不发丧,总该万民皆应哀寂,一整套大业新朝的军政班底昭告天下。
皇帝,自然是杨侑,居于洛阳紫微宫,法理上的大隋正统皇帝,受禅而继位。
太皇太后,萧氏,居于深宫,受到严密保护和尊崇,象征意义大于政治实权,但其存在本身即为合法性来源之一。
宫廷侍从与内官,内侍监自然由萧皇后信任的老内侍萧干担任,掌管宫内事务,对萧后负责。
殿中省,机构完整,由能力较强的官员管理,保障宫廷运转有序。
皇帝师保,为培养杨侑,设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等荣誉衔,由重臣如杨子灿、萧瑀、苏威、裴矩等兼任。
三师三公,太师杨子灿(魏王,实际领袖),太傅萧瑀(上柱国,皇亲,宰相),太保裴矩(柱国,老臣,谋略家),司徒苏威(太子少保,老臣),司空来护儿(柱国,大将军),司马杨义臣(上大将军,观国公)。
政事堂会议,仍然是为核心决策机构,由杨子灿、萧瑀、裴矩、苏威、来护儿五大重臣组成,定期议事,决策效率较高。
尚书省,尚书令,杨子灿兼任,总揽全国政务。
左仆射,萧瑀兼任,分管吏部、礼部、户部。
右仆射:裴矩兼任,分管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尚书,作为三省的下属具体执行机构,也是人才济济。
吏部尚书,韦津,能臣。礼部尚书,郑善果,儒宗。兵部尚书,来护儿兼任,直至程棱大将军从江南大营回京任职。刑部尚书,骨仪,久经考验。工部尚书,何稠,继宇文恺之后大隋最厉害的技术大家。户部尚书,杜如晦,厉害人物。
审核封驳的门下省,也是选用恰当之人。
侍中,庾质(博学忠谨之士),负责审核中书出台的诏令,有封驳权。
黄门侍郎的职位,则有些超出众人意料,也不仅仅是因为出了个双黄蛋。
黄门左侍郎,则是白鹭寺那位神秘且久未谋面的人物,无面。而黄门右侍郎,则是屈突寿这个皇帝潜邸旧人。
故此,白鹭寺这个特殊机构,掌控者换了,不仅是一贯的大佬裴矩,还是后来者居上的杨子灿。
至于负责诏令起草的内史省(中书省),则是安排得很有意思。
内史令,苏威兼任,负责草拟诏令,秉承政事堂决议。内史侍郎,履新者如像苏勖(苏威的二儿子)等公开考试选拔的若干文采斐然、精通律令者任之。
当然还有一部分仍然是部中老人,这一次只是将那些经不起最近事变考验的奸猾不稳之辈剔除了。
至于像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等机构,本身人事完整,职能明确,运转正常。
御史台的重要位置,也是经过了再三斟酌后确定。
御史大夫,全部由清正刚直、特别是深受杨子灿信任的官员担任,如独立行使监察权、弹劾不避权贵梁毗等人。
诸寺卿的各寺卿、少卿,或保留,或选用考选的专业人士或干练官员,如太府寺掌管财政,由精通算学的能臣负责。
不过,掌管国家牧业的最高机构太仆寺,则在杨子灿的力主之下进行了空前的改革、加强和大换血。
太仆卿,由魏王杨子灿亲自兼任。
太仆寺少卿,设三人,原陇右牧少监张万岁(天水郡冀县杀驴坡人,今甘谷县安边坡),原陇右牧副监李思齐,兽医博士竺道生担任。
原太仆寺卿元智和太仆寺少卿赵及,死于江都逆乱。
地方上,则沿袭并完善了全国主要牧区(尤其是陇右、河西)牧监,每监的监令、监丞、牧尉、牧长等空缺已久的职位,重新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牧业垂直管理体系。
杨子灿兼任太仆寺卿的最特殊之处,就是把“监牧”推向制度化、定额化、规模化,并且将技术和教育型人员的待遇和职级明显提升特别是如兽医、驯养专家、牧业教育家等等。
比如,原本按制太仆寺置兽医博士员一百二十人,且很少流动。
杨子灿上台,一下子将其规模提升到三百五十人,并且开始给各道马牧进行定向培养,而这所有人员除了职事官和夫子外,一律采取流动学习的办法,也就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各个马牧一线实习研究。
此外,出台了一系列实在的法令和政策。
定《牧马令》八十条,首次把“牝牡比例、齿岁课级”写进成文法规。
颁《牧监课绩十七条》,为所有牧官的“集点年考”之式,且直通太仆寺卿案头。
改“散牧”为“集中监牧”;令牧民采用“耦耕法”兼牧,垦田畜牧并重;推广“骟马、驯驹”专业标准技术,定《马复齿簿》;以法部勒牧丁,立“旬点月阅”之制;颁行《大业兽医教材与防疫流程集》系列……
薛讷、李景——以军法部勒牧丁,实现“平时牧养、战时出征”的高效转换。
这样,此时的大隋牧业,正式走向了中央牧官—地方监牧—边镇屯牧—兽医技术四条线人才共济合力的新局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