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的,宋家村的乡亲们就把钱清清和其他知青区别开来。
对不是一路人的知青和“老实本分”的钱清清,自然就会区别对待。
田卫红只是嘀咕两句而已,还有人心里不平衡,写举报信投到管委会的。
尽管老大新年的,管委会的干部还是负责的来到了宋家村调查情况。
只是他们才走到半道上,就被人给叫了回去。
回到管委会,就看到一个七八十岁,虚发全白的老爷子,拿着一沓借据,坐在管委会门口。
他逢人就问:“打鬼子、赶秃子时候,组织借的债,现在组织还认不认?”
且不说那一沓借据的厚度,只看看最上面那一张的金额,管委会的干部就头皮发麻。
可偏偏这上面签名、盖章、手印一应俱全,那签名的人,大半个国家的人还都认识,想否认都不行。
社长高季宇赶紧开口认下了这事儿,把老人从管委会门口扶了起来。
一打听,才知道这老人姓钱,是省城钱家的族老,向红旗公社要债也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钱家一族三百六十八口人。
怕高季宇不相信,老爷子还着重说明了一下这欠条的来路。
那可是他的族侄,原省城首富钱德文亲手交给他的。
说是,只要他们钱家能够保住他家那根独苗,这一沓欠条就都归宗族所有,所得他们这一支分文不取。
听到这儿,高季宇可算是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老爷子要债是假,想保住钱清清才是真!
反正钱清清跟他高季宇无冤无仇,组织打下的欠条,老爷子也不一定非得找他们红旗公社要。
老爷子不过是要一个态度,高季宇哪有不答应的?
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会亲自前去调查,绝不冤枉任何一个好同志。
老爷子默默的听着,就是不点头。
高季宇见势不对,立刻表示,为了让老同志放心,可以带着他一起去,老爷子这才“勉为其难”的点了头。
带着老爷子,高季宇想快也快不了,慢条斯理的赶到宋家村,已经是半下午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小情,已经传遍了宋家村的每个角落,成为了大家众所周知的秘密,知青点自然也不例外。
大多数知青都用一种“你也有今天”的目光打量着钱清清,只有田卫红的目光里,多少还带了点担忧。
钱清清心里跟明镜似的,只在进门的时候,朝着田卫红点了点头,其他的知青,钱清清只当没看见。
毕竟,这群大多数知青都是没有思想,爱跟风而已,见不得人好、幸灾乐祸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大错,钱清清犯不着和他们计较。
但举报她的,性质可就不一样了。
不找出来,钱清清怎么可能安心。
本着这个念头,钱清清直接把手里的现钱拿出三分之二,锁好柜子以后,就直奔药房。
听说了钱清清的事儿,宋南星忍不住皱了皱眉头。
这种事情她也没有经历过,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宋南星坚持无功不受禄,钱清清也只能改口,让她暂时替自己保管积蓄。
至于他们之间的恩怨,宋南星不敢贸然插手,钱清清也表示理解。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