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一凡的【逻辑奇点】,开始为这十七处冲突点,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模型。
评估的维度,主要有三个:
影响范围:冲突一旦爆发,会波及多大的区域?是一个部门,还是整个【天枢】?
使用频率:构成冲突的法则,被使用的频率有多高?是每天都在用,还是几百年才用一次?
破坏力:冲突造成的后果,是可逆的,还是永久性的?是功能失效,还是系统崩溃?
根据这三个维度的综合评分,古一凡将十七处冲突点,清晰地分为了三个等级。
“高危”,三处。
它们的影响范围,无一不是覆盖整个【天枢】体系。
构成冲突的法则,几乎每天都在高频使用。
而一旦爆发,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不可逆的。
其中,最为严重,被古一凡标记为“极度高危”的,正是“开阳”的“高能传输法则”与“天权”的“权限验证法则”之间的冲突。
他的模型推演结果显示,在未来十年内,该冲突的触发概率,高达7.3%。
一旦触发,【天枢】的能量供应系统,将在0.01秒内全线瘫痪。届时,无数依赖能量维持的系统、防御屏障、甚至是一些小型世界的稳定器,都将瞬间失效。
其连锁反应,足以让【天枢】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中危”,八处。
这些冲突的影响范围,大多局限于单个部门或特定区域。
爆发的后果,虽然严重,但大多是功能性的障碍,比如某个数据库暂时无法访问,或者某次空间传送出现较大偏差。
后果是可控的,也是可逆的。
“低危”,六处。
这些冲突,更像是系统中的“小毛病”。
它们或者使用频率极低,几千年都未必能触发一次。
或者爆发的后果,微乎其微,只会在日志中留下一条不起眼的报错信息。
风险评估完成,十七个“病人”的病情,被诊断得一清二楚。
接下来,就是开“药方”。
古一凡针对三个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方案。
对于三处“高危”冲突点,他的建议,只有一个词:
“立即暂停!”
相关法则的自动触发和手动使用,必须立刻被最高权限锁定。
然后,由“开阳”和“天权”等相关部门,立刻成立联合技术攻关小组,从底层代码层面,彻底修改法则,消除冲突根源。
在问题解决之前,绝不能重新启用。
对于八处“中危”冲突点,他的方案,则温和了许多:
“限制使用范围,建立预警机制。”
比如,某个冲突只在“高密度法则区域”才会触发,那么就限制相关法则,不得在此类区域使用。
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监控脚本,一旦构成冲突的两个法则,有在同一区域被触发的“趋势”,就立刻向双方的操作人员,发出预警。
至于六处“低危”冲突点,他的处理方式,最为简单:
“纳入定期监控名单,观察后续影响。”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