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巡查的间隙,项川总会有意无意地,创造和副使林修独处的机会。
他邀请林修去茶馆品茶,谈论的却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各地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
他邀请林修去书店看书,探讨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政令利弊。
项川那渊博如海的知识,和远超常人的深刻见解,让林修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开蒙的学童,在聆听一位大儒的教诲。他心中的震撼,已经无以复加。
这天晚上,项川邀请林修到自己的府邸小酌。
酒过三巡,林修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自己心中最大的疑惑。
“项兄,恕我冒昧。”他放下酒杯,神色郑重,“以你的才华和见识,为何会……会流落到这河谷郡,当一个小小的地方官?我观你之才,不在当朝任何一位宰辅之下。你若是在王都,早已是万人瞩目,前途不可限量。”
项川笑了笑,给自己倒了杯酒,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落寞和无奈。
“林兄,你以为我不想吗?”他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本是中原一个破落书香门第的子弟。家道中落,饱读诗书,却报国无门。后来家乡遭遇战火,一路南逃,九死一生,才侥幸来到这片世外桃源。若非李县令和陈郡守赏识,我此刻,恐怕早已饿死在哪条山沟里了。”
他这番半真半假的话,让林修唏嘘不已。如此大才,竟然差点埋没于草野,实在是时运不济。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项川话锋一转,眼中又燃起了光芒,“能在这河谷郡,用我胸中所学,为一方百姓做点实事,也算是不负平生了。”
他说着,像是想起了什么,从书案上,拿起一卷写满了字的竹简,递给林修。
“这是我闲来无事,写的一些胡思乱想,不成体系。林兄你见多识广,帮我斧正一二。”
林修疑惑地接过来,展开一看,只见竹简的开头,写着五个大字——《富国强兵策》。
他只是看了个开头,呼吸就猛地一滞。
“国之大者,在农与战。农为国本,战为国器。国无农不稳,无战不强……”
开篇明义,直指核心!
林修迫不及待地往下看去。只见里面,从土地制度改革(均田制),到税收体系改革(两税法),再到军队建设(府兵制),以及官吏选拔(科举制雏形),每一项,都提出了极其详尽,又具备高度可行性的方案。
这哪里是什么“胡思乱想”,这分明是一部足以改变整个国家命运的治国总纲!
林修看得是手心冒汗,心跳加速。他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正在自己面前徐徐展开。而执笔之人,就是眼前这个云淡风轻的年轻人。
“项……项兄……”林修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你……你这是要……”
“呵呵,说了是胡思乱想。”项川摆了摆手,笑道,“我一个地方小官,人微言轻,这些东西,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聊以罢了。”
林修却猛地站了起来。他知道,这份东西,绝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他看着项川,眼神无比炙热。他知道,自己遇到了这辈子最大的机缘。这个男人,就是能改变这个国家,甚至改变他自己命运的人!
“项兄,这份策论,可否……可否借我一观?”林修请求道。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