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使团在河谷郡待了足足半个月,才启程返回王都。
临行前,郡守陈望和项川,亲自将他们送到城外十里长亭。
那位一向板着脸的张御史,破天荒地,主动走下马车,握着项川的手,感慨道:“项大人,后生可畏啊。老夫为官四十载,从未见过似你这般,能将经世济民之道,做得如此扎实之人。河谷郡,有你之幸,大楚,有你之幸啊。”
这番发自肺腑的赞叹,让一旁的陈望和李源,与有荣焉。
而副使林修,则只是深深地看了项川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他怀里,揣着那卷足以撼动天下的《富国强兵策》,也揣着他自己,以及三公子兰的未来。
送走了使团,陈望拍着项川的肩膀,哈哈大笑:“项川,经此一事,你的名字,很快就要响彻王都了!本官看,这小小的河谷郡,怕是留不住你了。”
项川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知道,鱼饵已经撒下,接下来,就看鱼儿什么时候上钩了。
使团返回郢都后,立刻在朝堂之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张御史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在金殿之上,对河谷郡的成就,大加赞赏。他详细地描述了白马河水库的雄伟,曲辕犁的高效,以及“一条鞭法”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巨大改观。
最后,他更是将所有的功劳,都指向了一个人。
“大王!老臣以为,河谷郡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新貌,皆因一人之功。此人,便是河谷郡水利督造使,前永安县丞,项川!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能,若能委以重任,实乃我大楚之福!”
满朝文武,皆是哗然。他们何曾见过,这个以挑刺和弹劾闻名的老顽固,如此不遗余力地去夸赞一个人。
“项川?又是这个项川?”老楚王坐在王座上,对这个名字的印象,更深了。
然而,就在此时,太子一派的官员,立刻站了出来。
“张大人此言差矣!”说话的是太子太傅,卫家的家主卫青,“一个地方小官,偶有所成,如何担得起‘经天纬地’这四个字?依我看,不过是那地方官为了邀功,故弄玄虚罢了。我听闻,那项川来路不明,不过是个流民出身,骤得高位,恐非国家之福。此事,还需详查,不可轻信。”
其他卫家的党羽,也纷纷附和,一时间,朝堂上吵成了一片。
老楚王被他们吵得头疼,摆了摆手,不耐烦地说道:“行了,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朝堂上的风波,很快就传到了三公子兰的府邸。
公子兰,名唤姬兰,年方二十,面容俊秀,气质温润如玉。此刻,他正坐在书房里,听着心腹的汇报,眉头紧锁。
“殿下,卫家这次,是铁了心要打压那个项川。他们是怕,万一真出了个能臣,会影响到太子的地位。”
姬兰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只是可惜了,如此大才,竟要被那些庸碌之辈,扼杀于萌芽之中。”
就在这时,门外侍从通报:“殿下,郎中令府上的林修公子,求见。”
“林修?快让他进来!”姬兰精神一振。
林修快步走进书房,行了一礼,然后迫不及待地,从怀中掏出那卷竹简,双手奉上。
“殿下!臣此次前往河谷郡,幸不辱命。不仅查清了水库之事,更是为殿下,寻来了一位旷世奇才!”
“哦?”姬兰接过竹简,展开一看,目光瞬间就被那五个字给吸引住了——《富国强兵策》。
他往下看去,越看,心跳越快,越看,眼神越亮。
书房里,只剩下竹简翻动的沙沙声。
许久,姬兰才缓缓合上竹简,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他的脸上,因为激动,而泛起了一层潮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