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下了早朝,三公子姬兰便直接去了父王的寝宫求见。
老楚王昨夜没睡好,正有些精神不济,看到一脸容光焕发的姬兰,不由得有些意外。
“兰儿,你不是在为祭天大典的预算发愁吗?怎么今日看着,倒像是遇上了什么喜事?”
“回父王,儿臣正是为此事而来!”姬兰躬身行礼,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和自信,“儿臣苦思数日,终于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能为国库节省大笔开支,又能将今年的祭天大典,办得比往年更加隆重,更能彰显我大楚国威,凝聚万民之心!”
“哦?”老楚王顿时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说来听听。”
姬兰便按照项川昨晚教他的话术,将那个“发动百姓,联络商贾,以工代赈,全民参与”的计划,捡着重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遍。他刻意隐去了那些太过超前的商业运作细节,只强调“节俭”和“民心”这两个最能打动老楚王的核心点。
“让百姓自愿捐献祭品?让商贾出钱赞助乐舞?”老楚王听得是啧啧称奇。这些想法,他为君数十年,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胡闹!”一旁侍立的内侍总管,是太子一党的人,立刻出声呵斥,“祭天乃国之重器,何等庄严肃穆!岂能与那些身份卑贱的商贾、泥腿子混为一谈?三公子,您这是要将王室的体面,置于何地?”
“总管此言差矣。”姬兰不慌不忙地反驳道,“我大楚的江山,是万民的江山。我王室的体面,来自于万民的拥戴。让百姓参与进来,让他们感受到天恩浩荡,王心仁厚,这恰恰是最大的体面!至于商贾,他们亦是我大楚子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他们为国分忧,有何不可?”
“你……”内侍总管被他一番话说得哑口无言。
“说得好!”老楚王猛地一拍龙床的扶手,浑浊的眼睛里,重新焕发了光彩,“我大楚的江山,是万民的江山!说得好啊!”
他赞赏地看着自己这个一向不声不响的儿子,心中很是欣慰。他原以为姬兰只是个懂些诗书的文弱书生,没想到,在治国理政上,竟有如此新颖独到的见解。
“兰儿,你这个法子,甚合我意!”老楚王当场拍板,“就照你说的去办!朕倒要看看,你能把这场祭天大典,办出个什么花样来!”
“儿臣,定不负父王厚望!”姬兰心中大喜,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有了楚王的金口玉言,姬兰的计划,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展开了。
他回到府邸,立刻召集了所有心腹,将项川的各项指令,一一传达下去。
一时间,整个三公子府,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
林修负责联络各大商贾。他拿着姬兰的亲笔信,拜访了郢都城内所有排得上号的富商大户。一开始,这些商人们还都抱着怀疑的态度。祭天大典还能拉赞助?闻所未闻。
但当林修抛出“王室御用”的牌匾、“典礼观礼席位”以及“独家冠名权”这些诱饵时,这些嗅觉灵敏的商人们,眼睛立刻就亮了。
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名头背后,代表着多么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政治资本。这可比花钱买个虚职,要划算太多了!
一时间,应者云集。特别是那些出身不高,急于得到王室认可的新兴商贾,更是挥舞着银票,挤破了头要抢一个赞助名额。短短三天,筹集到的款项,就超过了十万两白银。
另一边,姬兰亲自出面,在郢都城内张贴告示,号召百姓为祭天大典捐献五谷瓜果,同时招募青壮劳力,参与祭台搭建,管吃管住,还发工钱。
百姓们一听,顿时就炸开了锅。祭天大典,在他们心中,是神圣而遥远的事情。如今,三公子殿下竟然让他们也能参与其中,还能靠力气赚钱吃饭,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一时间,报名者络绎不绝,捐献粮食果蔬的队伍,在三公子府门前,排起了长龙。
整个郢都,都因为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祭天”活动,而变得热闹非凡,充满了勃勃生机。姬兰的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称颂他“仁爱爱民”的声音。
这一切,自然也传到了太子和卫家的耳朵里。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