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
寅时初刻,天色未明,整个京城还笼罩在深沉的夜色里。
唯有承天门外,已是人影攒动。
李钰身着崭新的青色贡士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
与其余三百名新科贡士一同,静候在威严的宫门之外。
一众新科贡士都心情激动紧张,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到了这最后的关头。
无数火把将宫门前照得亮如白昼,映照着一张张充满期盼的脸庞。
礼部的官员们早已就位,神情肃穆。
引导着贡士们按照会试名次排成整齐的队列。
李钰与顾辞远,这两位并列的会元,自然站在了队伍的最前方。
顾辞远今年十八岁,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已有几分成熟士子的沉稳气度。
只是紧抿的嘴唇和蜷缩在袖中握拳的手,显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李钰十五岁,站在他身旁,身高只到顾辞远的耳边,相貌也还有些稚嫩。
但他站姿如松,眼神平静,已然有成年人的气度。
当然内心也有一些紧张。
既然已经成了会元,自然想要中状元。
那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他眼角余光瞟向一旁的顾辞远,不曾想顾辞远也在瞟他。
两人目光相遇,随后又缩了回去。
但彼此之间似乎有火花碰撞。
两人都是解元,会元,当然都想当状元。
这可是科举路上最大的荣耀。
顾辞远更加急迫一些,如果他是状元,那可就是前所未有的六元及第。
之前能中会元,他没有太多的意外。
只是没有想到隔了一天后,居然出现了并列会元。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多方打听后,才知道李钰是谁。
对方小小年纪竟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向皇上讨要一个会元。
说明对方也是有真才实学的。
这就让这次的状元之争有了变数,不过顾辞远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他的老师是和顾清澜齐名的大儒。
这状元之位我顾清澜要定了!
身后的贡士们看着并列站立的两位会元,都是啧啧称奇。
也不知道最后这状元到底花落谁家。
他们也都参与了下注,而且很聪明地两边买。
无论谁是状元,他们都能赚点。
等到天色逐渐放亮时,有着动静传来。
便听到有声音道:“宣——新科贡士入宫!”
随着这声唱喏,沉重的宫门缓缓开启。
贡士们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鱼贯而入。
经过侍卫搜检,确认身无寸铁后,队伍踏上了通往皇宫深处的御道。
众士子不敢乱看,低着头跟在礼部官员后面。
通道两侧甲士林立,鸦雀无声。
三百余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广场上回响,更添几分凝重和肃穆。
穿过一道道宫门,到了此次殿试的地方——奉天殿!
便见殿宇巍峨,飞檐斗拱,散发着令人心悸的皇家威仪。
此时,文武百官早已按品阶分列两侧,文东武西,肃然而立。
这些平日里只在传闻中听闻的朝廷重臣、各部堂官,此刻就真实地站在眼前。
他们或目光深邃,或面无表情,但无一例外,身上都带着久居上位者的强大气场。
数百道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这群新晋贡士,让许多寒窗苦读十余年、初次面圣的学子感到呼吸急促,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站在最前面的顾辞远,只觉得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额角已然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瞟了一眼身旁的李钰,却见对方神色如常,不由心底有了几分佩服。
一个十五岁少年,能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而不胆怯。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