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月球假期(2 / 2)

“这倒让我想起来,”他说,“我们该去‘丽思’……那是我们给食堂取的名字。午餐时间到了。”

那天深夜,达芙妮疲惫但心满意足地上床。舞会大为成功;她学会调整动作,不再拽着舞伴往天上飞之后,就玩得很尽兴。

她想起以前看过的老电影,清楚记得片中的慢动作舞蹈场景。舞会和电影场景极为相似,一样优雅,不费吹灰之力。她觉得,以后在地球跳舞再也不可能如此尽兴了。月球舞会还有另一项优点:她的脚一点也不疼!毕竟在月球上她的体重只有二十磅。

达芙妮试着放松入眠,但尽管身体疲劳,她的脑袋仍动个不停。短短一天内,她经历了太多新奇的事物,也见到太多有趣的人。有些年轻天文学家(许多刚从大学毕业而已)非常迷人,而且他们全都自告奋勇,明天要带她参观天文台。还真难以抉择啊……

不过,达芙妮终于睡着前所想的并非这个地底殖民地,或在这里生活、工作或玩乐的人。她正想着头上寂静空无的平原;尽管时钟显示为格林尼治时间晚上十二点半,正午艳阳照耀之下,月球表面却像在燃烧。

细牙状的“新地球”离太阳很近,未来两周内会缓缓丰盈,直至成为耀眼的圆盘,为这个奇异世界带来一片午夜雾晖。而无数群星,则在黑丝绒般的空中日日夜夜坚定闪耀着。

群星中初来乍到者,尽管亮度渐减,仍是空中数一数二亮的:新金牛座。爸爸是这么称呼它的,还说它距离我们很近。不过,那么令人震撼的爆炸,其实发生于伊丽莎白一世[2]在位时,只是其亮光(每五秒前进一百万英里)现在才抵达地球。

达芙妮想着这无以估量的距离,不禁打战;相比之下,地球与月球只有毫发之差。

“来,安全墨镜给你,”诺曼说,“火箭启动时赶紧戴上。”

达芙妮心不在焉地接过,双眼从未离开矗立于两英里外的闪亮巨兽。从陨石坑低丘顶部的观测点望去,她几乎可以将发射基地全景纳入眼底。火箭正要离开月球,继续航行,离地球越来越远。达芙妮难以想象,尽管她就是搭太空船来的,自己却从未看过太空船起飞。

在太阳烤干的岩壳上,太空船挺立,这艘船比载达芙妮他们抵达月球的船大上许多,旅程也更漫长。几秒之内,火箭就要攀升、脱离月球,背向地球和太阳,踏上朝火星的漫漫旅途,几乎要一亿英里。

引擎骤地启动,白炽火焰熊熊燃烧却杳然无声。同时,船舰被平原激起的沙尘笼罩,闪烁的粒子包围了太阳般灿烂的火柱。太空船离地,徐缓的气势令人屏息,逐渐攀向布满繁星的天空。

现在火箭已脱离沙尘,达芙妮才了解为何需要安全墨镜。若有人告诉她,这些火箭比太阳更热、更亮,她肯定会相信。

透过墨镜,达芙妮除了目睹太空船升空,火光映照之下,亦可看见微亮的月球地貌。火箭开始增速,一分钟后,已经攀至二十英里高。达芙妮拿下眼镜,看着太空船与繁星相互辉映,直到太空船突然消失——引擎关闭了,功成身退。接下来,宏伟火箭可轻松地无声前进,如箭矢疾飞,航行数月至火星。

“很精彩吧?”诺曼轻声地说,“我觉得,什么声音也听不见,反而更觉得壮观。”

此话不假。达芙妮已经抵达月球三天,仍未习惯太空前缘的生活,这里与她所知的一切都截然不同。

天文台兔穴般的构造中充满空气,且保持与地球相似的常温——因此声音得以传递。除了重力较弱,天文台几乎与置身地球无异。然而,只要她爬几步阶梯,抵达表面的观测室,便能确定自己身处异界。

隔开达芙妮与月球凶险地貌的仅是几英寸有机玻璃。月球全然的寂静紧紧盖下,像厚重的毯。于此,她是外人,擅闯了不属于她的世界。她心想,潜水钟蜘蛛揣着气泡潜入险谲的水下异世界,大概也是这种感觉吧。

然而,只要有时间,达芙妮仍爱往这儿跑,待上一个小时,或望向无际的平原,或描绘西边隐约可见的山峰。远方的峰顶,几乎比地球任何高山更高;尽管上方天空依然漆黑、繁星依旧闪烁,顶峰仍在午后艳阳照射下迸射灿烂光芒。

<!--PAGE10-->达芙妮在舞会当晚认识了诺曼·菲利浦斯,发现他是相当称职的向导。诺曼是年轻的地质学家(或者,若要更精确地说,他是“月”质学家),平时并不驻扎于天文台,而是第二月球基地,目前于此度假。不须执勤这点让他比其他科学家更有优势;许多人都很乐意带达芙妮到处参观,却没有时间。

马丁教授同意这个安排,但很扫兴地建议迈克尔跟着一起来。诺曼对此并无太大热情,尤其因为迈克尔总讲个不停,又要人家解释所有事物的运作原理。

因此,前几次参观行程都拖得很长,达芙妮也对琐碎的技术细节感到无聊。所幸他们设法把迈克尔丢在中央控制室;他从此便黏着总工程师不放,只有用餐时才见得到人。

尽管乍到时晕头转向,达芙妮现在已把天文台摸得比较熟了,就算落单也不致迷路。这里距离第一座登月火箭降落处不过几英里远;二十年来,人类在陨石坑底下挖掘、建设,形成错综复杂的隧道。

早期,开拓殖民地的探勘队员全心只想着保命。为避免剧烈的日夜温差,他们转向地下,只留仪器在地表。建立月球基地,不啻为媲美太空旅行的惊人成就。空气、水、食物:草创初期,所有东西都得旅经二十五万英里,才从地球抵达这里。

不过,探勘队伍发现月球的矿物资源后,月球很快展示了它蕴含的价值。现在,殖民地不只能制造居民所需空气,几年来,所产粮食更已几乎能自给自足。达芙妮参观过古怪的地下“农场”;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照以强光,植物生长的效率无与伦比。

总有一天,诺曼告诉她,人类会开发出能在月球真空表面生长的植物,生命与绿意便能填满荒芜的平原,彻底改变月球地貌。

现在距离早期拓荒的艰困时期已经很远。尽管,在地球的标准看来,月球生活仍像斯巴达般艰苦,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已更为宽裕,有着各种游戏和娱乐室,生活起居空间虽然狭小,却非常舒适。

然而,达芙妮最喜欢的是殖民地的居民。比起地球,这里的人更为友善,不吝伸出援手;达芙妮不认为这全只因为她是天文台主任的女儿。她认为,这里的居民都觉得自己属于这个大家庭;无论如何都得彼此互助,才能生存。

“怎么,”诺曼微笑地说,“你现在在想什么?”

达芙妮从白日梦中回神。“我只是在想,”她说,“长期定居在这里的感觉。你们不会想念地球吗?满地裸岩和星空确实令人赞叹,但总会厌倦吧?再怎么叹为观止,又不会变,看久了都一样。不会想念云朵、绿地或大海吗?换作我,最想念的就是海了。”

诺曼向往地微笑:“会呀,偶尔会想念。只是我们太忙,没时间沉浸其中。只要手边的工作重要、令人兴奋,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再说,我们每两年都能回地球休假。总觉得,我们比你们这些窝在地球的人更能欣赏地球之美呢!”

<!--PAGE11-->他笑了笑:“何况,我们又不是见不到地球,它一直挂在天上呢!从月球这一侧,只要不被云层遮住,我们随时都能抬头望向家乡。噢,这让我想起来,我之前帮你借了小型望远镜。走吧,去看望眼镜准备好了没。”

安排借用望远镜竟然花了三天,似乎有些奇怪。问题在于,因为研究计划繁多,望远镜几乎随时都有人使用,轮不到一般观星。此外,规模最大的望远镜纯为拍摄而架设,就算有空档,也不可能用那些大型望远镜欣赏星空。

诺曼领着达芙妮从天文台主要楼层爬上楼,进到一个接近月球地表的房间,空间狭窄,杂乱地堆满各种仪器(至少,从达芙妮眼中看来是如此)。一个神情忧虑的老人拿着烙铁,正对着一个看起来像电视机的复杂机械内部忙碌。工作被打断,他看来不太高兴。

“我只能给你们三十分钟,”他说,“我答应马丁教授晚上六点前要把这个频谱分析仪修好。你们想看什么?”

“你这边能看什么?”

“我想想噢……十颗行星、五十颗卫星、几百万个星云和几十亿颗恒星。你自己选。”

“三十分钟看不完那么多……那从仙女座星云开始好了。”

天文学家望向时钟,心算了一阵,按下几个按钮。周围出现电子仪器运转的微弱声音,灯光渐暗。

“我该从哪里看呢?”达芙妮问,她四处都没看见长得像望远镜的东西。

“在这张桌子旁坐下,用这个目镜。右边的旋钮可以调整焦距,懂了吗?”

她正窥进一团浓密的黑,其中群星移动速度之快,看起来像无数道光线。他们头上,巨大的望远镜挥过天空,寻找着那极其遥远的目标。突然间,画面静止了,繁星变成细小、针头般的光点。飘浮于繁星中的物体,看来却完全不像恒星。

那番景象难以形容,甚至难以用双眼捕捉:一团椭圆形的火雾,看不出明显边界,只看得出周围渐渐变淡,直到融入周围的黑暗中;宏伟星云躲在繁星的面纱后方,如幽魂若隐若现。

“那是我们的邻居,”诺曼悄声说,“离我们最近的星系之一,但相隔之远,以致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光,早在人类存在前就出发了。”

“那到底是什么?”达芙妮低声问。

“你应该知道所有恒星都聚集在碟状的星团里,对吧?也有人称之为岛宇宙,它们各包含了几亿颗恒星。我们也身处于一个这样的星系中,也就是银河。你看到的就是银河系以外离我们最近的星系了。距离实在太远,所以你看不见个别的恒星,要更大型的望远镜才看得见。据我们所知,在那后面,还有上百万个其他星系。”

“那边会有像地球这样的世界吗?”

“谁知道呢。那么远,我们连太阳都看不见,何况是地球!但我敢打赌,外头无数的行星,其中一定有些已经孕育出某个形式的生命。只是,不知道我们找不找得到呢。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们看些离家比较近的地方吧。”

<!--PAGE12-->接下来半小时对达芙妮而言像是启示,深深震撼了她。他们上方的寂静平原沙尘滚滚,望远镜扫过天空,搜罗天上各种奇景,呈现于达芙妮眼前。群星多彩如宝石,光泽如彩虹般缤纷;团团白炽云雾,被不可思议的力量扭曲成怪异形状:木星与众木卫家族……最神奇的或许就是土星了:飘浮于土星环中间,像是某种精致的艺术作品,而非比地球大上八倍的世界。

现在,达芙妮终于了解是什么诱使天文学家跋涉上山、望向澄澈的夜空,最终领着他们穿过太空,抵达月球。

地下车库宽广的门缓缓滑开,巴士开始攀上陡坡,朝地表前进。达芙妮觉得,电动巴士如此老派的交通工具,竟是月球上唯一的运输方式,真是不可思议。不过,如同她在月球遭遇的其他新奇事物,别人把原因解释给她听时,又显得颇为合理。数百英里的旅程若搭乘火箭,则成本过于高昂;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空中运输便不可能。

庞大的巴士宛如行动旅馆,二十几人可舒适地居住其中,住上一周甚至更长时间都没有问题。巴士长达四十英尺,架设于两组履带式牵引机之上,两台牵引机以强大的电动马达相隔。巴士驾驶员有专属自己的舱室,位于巴士前方,稍微垫高,乘客区设有舒适的座椅,夜间可调整变为舱床。巴士后方则是厨房、储藏室,还有一个小型淋浴间。

达芙妮环顾四周,观察同行乘客。除了她的家人,车上另有十位乘客,多数和诺曼一样是科学家,正要去接替被派驻于第二基地的研究人员。就算仍记不得名字,达芙妮也已认得他们的脸,看来这趟旅程有很多游伴。

巴士正以四十英里时速穿越陨石坑,朝北前进。在这里巴士能轻松加速,因为地势平坦,辟路时也已铲除所有障碍物。达芙妮希望车外风景能够有些变化,若一路都如此,很快就会无聊了。

达芙妮的愿望很快成真。她看见远处出现一排山峰,于前方地平线高低错落。巴士朝着天空逐渐攀高;由于月球表面弧度相当陡,起初她以为他们不过在攀越几座矮丘,后来才发现眼前山峰高达几英里。

达芙妮张望搜寻巴士可驶入的隘口或山谷,却什么也没找着。接着,她的心一沉,发现巴士将要正面迎击,直直驶向耸立眼前的障碍。

他们前方的地面坡度陡峻,如屋顶般倾斜。马达振动突然加剧,巴士却几乎未减速,驶上撒满岩石的断崖,其坡面向前无限延伸,仿佛直通星空。坡度改变时,达芙妮上身猛然被推进椅背,因此稍微惊呼了一声。马丁太太看来也不是特别开心,正忧虑地望向丈夫。

马丁教授对家人回以微笑,眼神闪着淘气的光芒。“别担心,”他说,“我们很安全的,这是低重力的另一个好处。好好看风景吧!”

<!--PAGE13-->风景确实值得赞叹。不久,他们便能看见来时路——身后的广袤平原。陨石坑全景渐渐映入眼帘,达芙妮发现陨石坑底原来是一系列不同高度的阶地,最深的中心已几乎埋没于视野之外。

他们抵达峰顶,向左沿着棱线前进,而非朝山谷继续向前。

他们耗费将近两小时才抵达陨石坑的外圈,途中不断沿着令人振奋又惊骇的陡坡翻越低谷与高峰。最后,他们终于彻底驶离封闭平原,眼前不时有丘陵此起彼落。巴士能加速行驶了,因为下坡比陨石坑内平缓,月球表面多是如此。但是,他们仍花了两小时才抵达开阔的平地。

随着时间累积,人可以习惯任何事情——疾驶穿越月球亦是。达芙妮终究习惯了,窗外单一的地貌不断滑过,将她送入梦乡。她调整控制杆,放下椅背,在沙发**躺下,准备过夜。

几个小时后达芙妮醒来,倾斜的车顶告诉她巴士又在上坡。为遮蔽丝绒星空刺目的阳光,窗帘放下了,车内极暗,其他乘客都仍在熟睡。没过多久,达芙妮亦再次加入他们的行列。

她再次醒来时,窗帘已经拉起。阳光映入车厢,狭小厨房传来食物的香味。巴士正沿着矮丘山顶缓缓前进,达芙妮惊讶地发现其他乘客都已聚集在巴士后方的观景窗旁。

她走向观景窗,望着前夜经过的路,穿越一英里又一英里。她最后一次看见时,地球低悬于天空南方,现在去哪儿了呢?地球的巨大牙形只剩顶端稍微探出地平线;达芙妮熟睡时,地球已渐渐从天空沉落。

他们正要越过月球近侧的边缘,跨入神秘的暗侧——隐蔽于地球的光以外,火箭抵达之前从未有人类亲眼见过的月球远侧。

数百万年前,岩浆从月球隐秘的核心涌出,冻结、凝固成现今这壮阔且充满皱褶的表面。其间,月球表面从未受外物干扰;漫长光阴中,自繁星飘落的流星尘在地表积成薄薄一层,连最轻、最微弱的风亦不曾拂过。

然而现在地表有了动静。马力强大的电动巴士像形状怪异、身着盔甲的昆虫,在阳光中闪烁,疾驶向目的地:月球第二基地。第二基地建于五年前,作为探勘月球暗侧的总部。不像天文台,第二基地并未藏于地底;达芙妮第一眼看见基地建筑物时,觉得它与因纽特人的圆顶冰屋极为相似。

诺曼告诉她,这些建筑物只是充气的塑料圆顶,涂上保温的银漆。各个圆顶屋皆有独立的气闸,由管道与其他圆顶屋相连。周围看不出生命活动的迹象,仅有一台加压牵引机(与达芙妮搭乘的机器相同,但规模较小)以活动式接头连向其中一座圆顶屋。接头长得像巨型水管,大到人可以穿过。

“那是乔·哈格理夫的牵引机,”诺曼说,“我离开前,他刚开始来回一千英里的探勘任务,不知道他是不是找到有趣的东西了。”

<!--PAGE14-->“他原想找什么?”

诺曼微笑:“听起来恐怕不是很刺激。我们的目标是绘制精确的月球地图,标示出所有矿藏地点,尤其是铀之类的矿物。因此,我们派牵引机到处钻洞、搜集样本。要完成这项任务,可能要花上好几个世纪呢。”

达芙妮暗想,听起来确实没有天文学家的工作那么迷人,但同等重要。而且诺曼似乎乐在其中;巴士接上其中一座圆顶屋,众人走过气闸时,他还在说着磁测和地质学其他未解的谜团。活动式接头没有完全密合,他们听得见空气逃逸的嘶嘶声,有些恐怖。可是没人露出担忧的神色,达芙妮就暂且不再担心。

他们发现自己身处直径五十英尺的开阔圆顶屋中。岩地上到处是货箱、机械器具,以及在这个不宜居的世界生活所需的各种补给。然而,目光所及却没有半个人影。

马丁教授看来有点不高兴。“大家到哪儿去了?”他对巴士驾驶员说,“你不是用无线电通知他们了吗?”

“大概在其他圆顶屋忙吧,不过这确实有点奇怪。”

此时,一个矮小的灰发男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冲进圆顶屋,走向马丁教授。

“真抱歉,马丁教授,我们来不及迎接各位,”男子气喘吁吁地说,“但发生大事了,快来看我们找到了什么!”

“那是安斯提博士,”诺曼悄声告诉达芙妮,“他是这边的主管,人很好,但总是为了小事大惊小怪。去看看这次又为了什么事吧!”

众人随着兴奋的小个子科学家穿过其中一条连接管道,进入另一座圆顶屋。里头已站满了人,看着他们抵达,为马丁教授让出一条路。达芙妮随着父亲走进房间中央,发现那里摆着一张再寻常不过的桌子,而桌上的物体不能更奇异了。

乍看之下,物体与太平洋港湾海床可找到的多彩珊瑚相似……不,比较像仙人掌化石,掺杂着红、绿与金色,显得相当诡异。它的底部附着于一块岩板,像石笋般根植其上,但又能清楚看出它的构造绝不只是矿物而已。

这个物体绝对有生命——长于荒芜、真空的月球,这个长久以来被视为不毛之地的地方!达芙妮站在拥挤却无声的房间中,她知道自己参与了月球探勘历史上重要的一刻。

马丁教授打破沉默。他转向一个脏兮兮、满脸胡髭的男子,达芙妮猜那是发现并带回物体的探勘队队长。

“哈格理夫,你在哪儿发现它的?”马丁教授问。

“北纬60度、西经155度,静海与梦湖交界处。那里的谷地约五英里长、两英里宽,满地都是这玩意儿。好几公顷!五颜六色,尺寸从几英寸到二十英尺高都有。”

马丁教授倾身,小心翼翼地碰触了桌上静止不动的神秘物体。

“摸起来像石头,”他说,嗓音流露些许失望,“我们可能晚了好几百万年……这已经变成化石了。”

<!--PAGE15-->“我倒不觉得,”哈格理夫应道,猛摇头,“我还没法证明,但在谷地那里,我总感觉这些植物……或什么的……全都活着,还在生长。或许它们长得很慢,几千年才能长这么大。确实地球上没有类似的东西,但我确定它是活的。”

“也许你是对的,这要留给生物学家解答了。总之,恭喜!他们大概会以你为这玩意儿命名吧!”

“老乔就是走运!”诺曼厌恶地说,“我出任务时,最刺激的只有牵引机故障而已!”

由于这项发现,马丁教授与家人来访显得全然失色。(否则,应该会是这个小社群数一数二的大事呢。)不过现在众人回归日常作息,科学家将注意力转回自己手边的工作,离开前不断回望,瞥向那个沉静、多彩的物体,它瞬间改变了他们对月球的既有认知。他们不再是月球表面唯一的生物……谁知道呢,或许他们还能在这个神秘异世界发现其他更古怪的生物。

虽然稍微有些迟了,马丁教授将家人介绍给安斯提博士时,后者好像依然相当兴奋。

“很高兴认识你们,”他心不在焉地说,“你们打算在这边待多久?”

“等到太空船回来,后天。”马丁教授回答。

安斯提博士突然回过神来,想起自己招待客人的职责。他对马丁太太报以歉意的微笑。

“住处可能有点挤,我们已经尽力了。毕竟,这是月球远侧第一次有访客啊!”

***

马丁太太已经渐渐习惯月球不寻常的居住环境,被领进塞在圆顶下的狭小一楼房间也完全不惊讶。外墙上有个小小的舷窗,可以朝南望向广阔的平原,其间偶有低矮、狭长的丘陵。

马丁太太安心地嘘了口气,往一张气动扶手椅坐下。想到不仅所有家具,连建筑物本身都是充气成形的,不禁又有点不安。要是戳破怎么办?整个建筑会像泄气的气球一样被喷进太空吗?唉,担心也没用……

或许达芙妮也陷入了同样的思绪中,因为她走向圆弧形的墙,轻轻用手指戳了戳,似乎放了心,也在另一张椅子坐下。

马丁太太想着,不知道这趟旅程对女儿有什么影响。对迈克尔的影响显而易见;他如鱼得水,再开心不过了。对达芙妮,马丁太太就没什么把握了。她看来挺乐在其中,但异常沉默,鲜少对周遭惊人的事物发表评论。或许,她就和许多同代年轻人一样,对人类的惊奇成就见怪不怪。

然而,事实与马丁太太所想的截然不同。达芙妮在月球上的所见所闻——尤其从巨大望远镜窥见的奇景,刚点燃了达芙妮的想象力。她终于了解科学不仅是枯燥方程式或无味的教科书,反而充满诗意与魔力。崭新的世界在她眼前绽放;而且,若达芙妮想要,那会是她唾手可及的世界。

<!--PAGE16-->马丁教授不经意提起,历史上有许多著名女性天文学家——在那之前,达芙妮完全没有注意过。以最有名的卡罗琳·赫歇尔来说吧,便曾在漫漫冬夜协助兄长威廉·赫歇尔爵士观测星空,冰点以下也辛勤不懈。

二十世纪天文学获得长足进展,越来越多女性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部分学科的女性人数甚至多过于男性。达芙妮原先对这些事实一无所知,现在它们却在她心中燃起新的野心。

在月球第二基地度过的两天飞逝而过。达芙妮发现这里的气氛与天文台不太一样。看不见地球,不仅少了些光亮,也少了些支持心灵的力量,也许多少能解释个中差异。确实,这里比较像人类与未知之间的边界,比起天文台,这里的生活更为刺激。

那些小型加压牵引机几乎每天出动,前去探索未知的月球土地或从先前的探勘任务归来。达芙妮参加了一场探勘队伍的出发简报;队员即将展开十天旅程,预计探索范围达上千英里。她以前看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其中介绍了轰炸机队员如何为任务做准备。诺曼与队员对照地图、与安斯提博士讨论路线时的冒险气氛与影片类似,却又多了科学家的效率。

交谈内容有过多技术细节,达芙妮不太听得懂,但她对探勘队伍计划前往的那些奇幻地名深深着迷。人类为月球远侧绘制地图时,遵循了近侧的命名传统:他们尽可能为广阔的平原取了最具诗意的名称,并以著名科学家为陨石坑命名。

诺曼离开前送了达芙妮一个纪念品,让她带回地球。那是某种月球岩石形成的美丽晶体。诺曼告诉过达芙妮名称,但太长了,很难记住。她赞叹地盯着看时,诺曼解释道:“很美吧!这里只有孤湾能找到……地球就更不可能有类似的东西了。它是独一无二的。”

诺曼顿了顿,有些羞赧地说:“呃,很高兴有机会带你到处逛逛。应该没有人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见识到月球这么多不同面貌了吧!真希望你能够再回来。”

达芙妮在圆顶屋观景窗看着诺曼的小型牵引机从地平线消失,往南方未知之地驶去,心里仍在回忆他所说的话。诺曼这趟任务会发现什么呢?他会像哈格理夫一样幸运吗?

他们启程返家时,月球的早晨才刚开始。马丁教授刚完成公务;他们也无法再推迟了,得赶搭太空船呢。这可是件值得自豪的大事——不是赶火车或赶飞机,而是赶太空船!

他们终于返回天文台,达芙妮一路睡得很沉。巴士沉稳的振动突然停止,达芙妮瞬间惊醒,惊讶地发现他们已经抵达地下车库。睡眼惺忪地抓着行李箱,达芙妮随着马丁太太回到他们原本的房间,又迅速回到梦乡。

似乎只过了几分钟,马丁太太便摇着她的肩膀,说该起床了。达芙妮在月球的最后一天已然到来;得收拾行李向大家道别,还得(没有人预先提醒她这件事)在天文台医务官的严密监督下服用药品。由于达芙妮已经习惯低重力,重返重力高达六倍的地球,若不预做准备,恐怕会不太好受。

<!--PAGE17-->他们最后一次从地下车库搭巴士朝太空船出发时,就连迈克尔也变得闷闷不乐。闪亮的金属柱矗立着,在平原上等他们,地球在船侧的天空发出灿烂光芒。牵引机驶至太空船底部,他们等待升降梯将他们载至上方的气闸。

马丁教授与妻子道别完,朝孩子们走来。

“真希望我能跟你们一起回家,”他微笑着说,“或许你们现在更了解我当初为什么决定来这里了。回去后,等你们整理完思绪,写信跟我说说你们对月球的感想好吗?对了,还有一件事……回到地球后,在朋友面前别太炫耀噢!”

接着,金属门缓缓关闭,隔开他们,一分钟后,又在太空船舱门口开启。

对达芙妮而言,短短两周前,她才从地球那个遥远世界第一次踏入这道门,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多少事;她在这里的见闻值得她回味一辈子。

达芙妮知道,生活不可能再与过往一样了;地球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事,也不再是宇宙中心。地球只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行星,将是人类曾驻足的众多世界其中之一。有朝一日,甚至不会再是最重要的行星……

火箭启动的轰天声响打断她的白日梦,带她回到现实。达芙妮感受到重力增加,身体沉进座椅当中,四肢再次变得如铅般重。驾驶舱控制面板上各个闪烁的仪器,稳当地驾驭着太空船百万匹马力,正要带他们回家,远离月球冷寂的美景。

随着太空船攀升,那些名称既充满魔力又神秘的陨石坑、暗隙和广袤平原,都迅速向下坠落,越离越远。几个小时内,月球又会成为高悬于太空的遥远球体。

但是,达芙妮深知,总有一天她会归来。这个世界将成为她的家园——而非地球。她终于找到自己的梦想,却仍未向他人透露只字片语。接下来,她还得经历多年苦读,但她终将加入探寻繁星秘密的行列。

她的假期结束了。

(译者:张芸慎)

[1]强调飞行速度变快,旅行时间短于时差。——译者注

[2]英国女王,1533年至1603年在位。——译者注

<!--PAGE18-->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