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言情>天启大明> 第216章 道理讲不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6章 道理讲不通?(1 / 2)

第216章道理讲不通

东江局制置僉事、乐浪都司粮台参政练国事说:“孙制置使,朝献终究是外藩,非朝中之臣,贸然行事,恐被弹劾以擅开边畔、坏藩属之制。”

孙传庭冷笑道:“朝献君臣鼠首两端,万历二十年的朝献之役,我大明倾全国之力,救其於倾覆之际。

他们不思报恩还贪鄙无度,著脸皮要大明援军留下粮草兵甲,不计其数。亲父子也不过如此。

建奴肆乱辽东,朝廷传旨,叫朝献断绝与建奴往来,他却还三心二意,甚至贩卖兵甲火药,以及从我大明採办物资,转卖建奴,贪利而忘义。

被建奴兵甲寇境抄掠,吃了大亏,这才哭爹喊娘,找我大明求救。

现在危机已过,我乐浪都司奉旨要修筑防线城堡,调用民力粮草,他们却滑不溜秋,推辞不应。”

孙传庭转向一位五十多岁官员。

“忠甫兄,给大家念念。”

东江局制置事、兼东江局承宣参政戴君恩拿出一张纸,念了起来。

“都司按计划要沿著鸭绿江、长白山一线,修筑安东(丹东)、义州、正州、神鹿(集安)、淇水(江界)、安丰(惠山)六要塞城堡,需要民夫十二万,粮草二十四万石以上青壮粮草,需要从朝鲜平安道和寧安道调集。

可是两道观察使、平壤留守、都护府使推得一乾二净,各郡守以没有收到道观察使和留守钧令,拒绝调集青壮,筹集粮草。

都司只能在就近辖区强行徵集,只徵集到四万一千青壮...併购得五万一千石粮草。

严重延误东线要塞修筑计划,同时被徵集的朝献青壮,也被盘剥...”

刚奉命调到皮岛的东江局制置副使、乐浪按察使陈奇瑜好奇地问:“怎么被盘剥”

东江局制置副使、乐浪都司录事都参军兼乐浪布政使孙国楨授看鬍鬚愤然道:“天朝仁厚,所有被徵集修筑要塞工事的朝献青壮,每人每月发粮三斗,工钱三元五角,用於买盐菜、修补衣服、添置草鞋..:”

眾人纷纷点头。

这个政策大家都知道。

在国朝徵发工匠和民夫也不是免费的,需要每天支粮,还每月拨给盐、蔬菜、衣服和鞋子,后来乾脆折现发工钱。

这个规矩从成祖皇帝大规模徵发工匠和民夫修筑京师开始就有的。只不过工匠待遇丰厚,民夫待遇非常微薄,但绝不会让你们自带乾粮白干。

每年三到四月轮换一次,非常“人性化”。

只是这个制度到了中后期,就成了宦官和官吏们上下其手,贪墨银子的无底洞。

到了朝献,徵发工匠和民夫,肯定也要支粮和发工钱,体现煌煌天朝风范,更重要的是,拉拢朝献的民心。

皮岛只是乐浪都司临时驻地,朱由校在密詔里是这样说的,“援前汉例,乐浪都司当依乐浪郡,驻平壤以领东线军民诸事。”

还有,朱由校给乐浪都安排上按察使和布政使,准备行使行政和司法权。

皇上的心思,昭然而明,眾臣心里有数。

孙国楨继续说:“这些被徵集的朝献青壮,所得钱粮,刚送回家,就被当地朝献官吏和豪强世家,以各种藉口强行夺走。

巧取豪夺,民怨载道。

朝献青壮愤然不平,人心浮动,严重影响东线工事的修筑。”

陈奇瑜听明白了,勃然大怒:“要人要钱他们不给,我们自己徵集青壮,支给钱粮,他们还从中盘剥,使坏扯后腿。

他们定是建奴奸细,或被建奴收买,肆意破坏东线工事。

孙制置使,此事关乎重大,必须严惩,要不然他们得意猖狂,敢跟建奴勾结,东西夹击我王师大军!”

眾人转头看著这位刚从西北局被举荐入报国讲习所进修,然后调到乐浪都司来的新同僚。

也不是善人啊,一上来这帽子扣得。

东江局制置副使、乐浪都司都指挥使赵率教也开口了。

“孙制置使,朝献新军也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们目前编练有朝献新军共七个步兵团、一个教导团,编为带方师和鏤方师,合计两万五千人。

这些朝献新军官兵都是从平壤南北地区择优招录,也按朝廷体制发放粮餉..:

可是朝献地方官吏和豪强世家,在知道这些官兵有天朝粮餉可拿,各个跟蚂一般围在官兵家眷身边,盘剥吸血。

官兵接到家信,军心不稳.::”

都司录事都参军孙国楨附和:“赵都使说得没错。

都司录事局收到朝献新军各团录事处的报告,跟赵都使说的情况一样。各团录事参军弹精竭虑,安抚军心,都是治標不治本。

朝献地方不靖,新军官兵家眷依然被朝献官吏和豪强视为猎物肉食,肆意敲骨吸髓,新军永远成不了一支能战之师。”

孙传庭端坐在上首位,右手拍看座椅扶手。

“现在情况匯总在一起,非常明晰。

我们练兵、筑城,朝献地方官吏和豪强在后面拼命扯后腿。

乐浪都司给汉城府多次行文,要求朝献议政府和六曹,好好约束平安道和寧安道地方官吏和豪强,回文都是在打哈哈,敷衍了事。”

孙传庭目光扫了一眼眾人,继续说。

“权知朝鲜军国事李棕,天启三年起兵靖难,废伯父光海君。

天启四年,平安道兵马使李适跟隨李棕靖难,事成后不满封赏太薄,兴兵作乱,率平安道精兵一万二千攻入汉城,改立兴安君李为主,三日而亡。

李适之乱虽然平定,但李棕对平安道和寧安道,逐渐失去掌控。

加上天启六年春季,黄台吉率兵寇边,两道糜烂,李棕彻底失去掌控,完全由地方豪强世家推选官吏加以管治。”

孙传庭拿出一叠文书,“锦衣卫镇抚司朝献局收集的情报,汉城朝献朝堂又陷入党爭西人党、南人党、小北派、大北派,斗得不亦乐乎。而对李棕心怀不满的地方豪强世家也比比皆是,江原道李仁居、仁城柳孝立、清州柳应洞频频起兵叛乱。

这些叛乱,都是我都司应李棕之邀,派遣精锐领著朝献新军,乘舟泛海,远赴各地,登陆作战,一一平息。

李棕手里的兵马,仅仅能维持他在汉城、京畿道、黄海道和江原道部分地区的治理。

此外,朝献各地流传民谣:

谓清时今亦昏时。昔在昏时,爵人以贿。今在清时,爵人以私。”

陈奇瑜说:“由此可见,朝献各地民眾,对李也十分不满。”

练国事说:“倒也不是李棕行什么苛政,而是他靖难之后,一直得不到我朝册封,人心浮动。

地方豪强们趁机坐大,肆意侵吞土地,隱匿人口,打著朝堂的旗號横徵暴敛、鱼肉百姓。

百姓们不明事理,把怨气全撒在李头上。

可是镇抚司埋在汉城的细作说,李棕这几年,收上的赋税,不及往年的五分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