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从诞生到现在,总共也就几亿年时间!
人类最早出现于240万至280万年。
而唯有最近的几千年,人类文明这个概念才慢慢成型。
到了现代,人类更是能上天入地下海,登陆月球,探索深空。
在谢云逸原本的想法中,人类大概率也能算是1型文明往上的科技程度了。
至少在人类当下,与外星人的合作的场景中,完全有可能达到1型文明。
他想是这样,但楼兰号的主控智能貌似并不是按照他想象中的判断方式来进行。
那么就有几种可能性:
1.楼兰号的判断标准有误,获取的信息有误差。
2.人类与外星人的合作并没有深入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3.人类达不到【文明整体对能量利用效率】入门标准。
4.人类达不到【文明个体的生产力均值】入门标准。
5.外星人的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并不大。
6.外星人的技术跟人类的技术相差不大。
当然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但谢云逸觉得这几点可能性,应该是相对较高的。
这是他的常用思维模式。
他常常会把任意一件比较重要的事列出来,然后把可能性最高的几种因素都一一列举出来,然后他会给每种可能性赋予一个初始的权重值。
然后根据几种不同的可能性找出最明显的证据,从而推翻或佐证。
推翻权重减1,佐证权重加1。
最终统计可能性概率。
这一套思维模式,谢云逸是从佳宇的代码里学到的。
它适用于解决任何事,适合任意场景!
他正这样想着。
突然!
一阵轻微的碰撞震动蔓延开来,让楼兰号舱内视角中的各种虚拟屏幕上疯狂地刷新出一道道数据流。
楼兰号被动地捕捉到了一丝微妙的震动。
谢云逸的思绪瞬间从逻辑链路中转过弯来,他睁大眼睛看到:
这是两只种子机器人的高频针碰撞在了一起,从而产生了震动的叠加,形成了频率更高的耦合振动。
这碰撞的瞬间,种子机器人携带的高频针触及到墙面一侧,有效震动频率高达3000次每秒。
而就在那个瞬间,光滑的墙面如水般塌陷,形成了一个超过1米的恐怖凹痕,然后迅速回填。
宛如一滴水到盛满水的大碗里,翻腾起的一朵水花。
楼兰号捕捉到的放大回放,将这不可思议的一幕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
“您可以尝试使用1928的频率!根据我的推断,在之前的文字中【Ax3-安全区-1928-1900光年】,频率1928可能就是突破这道墙壁的答案!”楼兰号的主控智能主动说道。
这会儿的种子机器人能量储备已经下降到了20%左右!
尤其是刚刚的碰撞,那一瞬间就消耗掉了5%
谢云逸当机立断,立即给种子机器人下达震动频率提升指令。
当震动频率再次达到1500次每秒时,能量的消耗几乎呈数倍趋势地消耗,原本1%的能量能输出低于1500次每秒的高频震动30秒左右的坚持时间。
但超过震动频率超过1500,这时候1%的能量,只能维持5秒不到。
随着有效震动频率的瞬时提升,伴随而至的是整个墙面的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涟漪。
它一圈圈的波纹状涟漪不断起伏着。
最终稳定成一个巨大的圆形空洞。
这个空洞就这样突兀出现在光滑的墙面上,洞口墙壁处依旧是光滑如镜。
往里看,谢云逸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它整个空洞都是黑黢黢的,反光率几乎为0。
这时候种子机器人停止振动后的能量储备直接跌到了11%!
这是个相当危险的警戒值。
谢云逸长出了口气,然后用意念向种子机器人传达了进入这处空洞的指令。
5只种子机器人在接收到谢云逸指令的毫秒间,就缓缓推动着身躯朝这处突兀出现的空洞前进。
只是在种子机器人进入后的瞬间,原本黑黢黢的圆形大洞就此闭合。
像是从未出现过一般!
只有种子机器人不断展开的形态反馈在他脑海里盘旋:
种子机器人正在展开
智能工厂正在展开
智能工厂正在初始化
智能工厂初始化失败...
智能工厂权限限定:采矿与冶炼
智能工厂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可以开始工作。
谢云逸不断通过反馈回来的信号尽可能锁定着此时智能工厂所在的位置。
他隐约感觉到此时智能工厂正在他脚下大概1公里的地方。
但是这该怎么采矿?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