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相继灭掉吉备与大和两国后,他领着吴军水师直奔出云之国,当舰队出现在出云国的海岸线时,孙权以为会迎来一场顽强的抵抗。
然而,迎接他的却并非刀兵……
在与难升米接触的过程中,得知吉备与大和覆灭的全过程的出云神权家族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与争论。
最终,在明白自己不可能是吴国的对手后,国主次子,出云广贞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抉择。
庄严肃穆的出云大社前,香烟缭绕,古老的青铜鸟居在海风中矗立,仿佛见证了千百年的神代兴衰。
出云广贞,这位年仅二十的年轻人,身着一尘不染的洁白麻布神官服,手持象征神权的桧扇,率领着数百名神官与巫女,静静地肃立于此。
他的面容清秀,长相俊美似女人,眼神却深邃得不似凡人,仿佛能洞穿古今,看透幽明。
当孙权在徐盛、潘璋等一众江东猛将的簇拥下,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时,出云广贞率众深深一拜,那姿态恭敬到了极点,却又带着一种超然的庄重。
随后,他轻启檀口,声音不大,却清越空灵,仿佛并非出自凡人之口,而是来自九天之上的神谕,清晰地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古老的预言已然昭示:‘建御雷神之威,令国让于天孙,然幽界之治,终待新主’。
昔我祖大国主神为苍生福祉,奉天津神之命,让苇原中国之政权于天孙,而司掌幽事、魂灵之治。
今陛下跨东海雷霆而至,武威赫赫,仁德广被,此非建御雷神之威再现,乃大国主神预言中,执掌幽明两界之新主降临!
陛下之来,非为侵攻,实为应神代旧约,终结乱世,一统幽明。此乃出云神意之真正达成,陛下便是大国主神等待之神君!”
一番话,说得在场所有吴军将士都愣住了,就连徐盛都听得云里雾里。
然而孙权,这位玩弄权术与人心的枭雄,却在短暂的错愕之后,碧色的眼眸中瞬间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他听懂了!
这年轻人竟如此聪慧,将倭地最核心的“国让神话”重新解读,把他这个外来入侵者,直接塑造成了倭地神话体系中的一个“新主”!
这不仅仅是投降,而是献上了一整套无可辩驳的神权法统!
有了这套说辞,他孙权的统治,便不再是单纯的武力征服,而是天命所归,神谕再现!
“你,叫什么名字?”
孙权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看着面前这个清秀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绝世美玉。
“鄙人,出云广贞,出云国主次子。”
出云广贞再次躬身,姿态愈发谦卑,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下自幼向往中原上国之文化,今日得见神君天颜,三生有幸!”
“很好。”
孙权缓缓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
“你比难升米更懂得审时度势,也更会说话。从今日起,你便是出云一族新的族长。朕将敕封你为‘天津祭祀’,代朕沟通人神,以大国主神之名,永镇神宫!”
随着孙权金口玉言,出云国兵不血刃,尽数归降。
而出云家族却摇身一变,成为了孙权神权统治的代言人,地位不降反升。
至此,本州西部与中部尽皆落入孙权之手。
他在停歇数年后再次挥师东进,关东地区那些零星的、各自为战的豪族,在他那支经过三国血火淬炼的雄师面前,如同土鸡瓦狗,被轻易碾碎……
天启元年,春。
在水路纵横、土地肥沃的原大和国都,一座融合了江东建筑与倭地风格的恢弘都城拔地而起。
孙权凝视着这座寄托了他无尽野望的新城,为其取名建邺,以纪念他那昔日的霸业。
不久后,孙权在新都建邺城外,筑九丈九尺高台,举行了盛大无比的祭天仪式,正式登基为帝。
国号依旧为吴,年号“天启”,史称大瀛吴国。
其中“瀛”者,取自东海仙山之名,指代这片他征服的岛屿;“吴”者,则昭示其法统之源。
祭天高台之下,文武分列。
一边是吕岱、潘璋、徐盛等满身风霜、眼神坚毅的江东旧臣,他们身着崭新的朝服,看着那道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眼中满是骄傲。
另一边,则是难升米、吉备雄彦、出云广贞、伊支马等新降的倭地豪族首领,他们穿着模仿汉制的、略显别扭的官袍,神情复杂地望着那个成为他们新主宰的男人。
只见孙权身着衮龙冕服,头戴平天冠,在万众瞩目之下,一步一步地登上了祭天高台。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个仓皇出逃的丧家之犬,而是君临一国的帝王,继承并超越了卑弥呼、吉备、大和神的神的化身!
当他祭天完毕后,在其身后的吕岱展开诏书,大声宣读了起来。
诏曰:
“朕闻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尊;天命靡常,惟德者而居之。
昔中原板荡,奸雄窃命,朕承父兄之烈,坐断东南,本欲廓清寰宇,再兴汉吴之盟。
然天不祚吴,致使基业崩离,遂率忠勇之士,浮海东渡,另辟新基。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