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虽险还不是被陛下拿下……”
朝堂之上,泾渭分明。一场围绕着帝国心脏的博弈,已然展开……
刘瑁听完荀攸所说,脸上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神情。
他缓缓站起身,走下御阶,一步步来到大殿中央那幅巨大的舆图之前。
而随着刘瑁的起身,喧嚣的声音瞬间停止,大家都望着汉帝,等待着他的决断……
“诸君!”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舆图上长安的位置。
“这里,是朕的起点,是我大汉复兴的基石,这一点,朕永远不会忘。”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温情,让跪在地上的毛玠等人心中稍缓。
然而,他的手指随即缓缓东移,划过天险潼关,最终,重重地落在了雒阳那醒目的红点上。
“但这里……”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才是我大汉的未来!”
他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殿内每一位臣子,无论是跪着的,还是站着的。
“你们只看到了关中的安稳,却没看到如今大汉疆域天下的广阔!当今天下,兖、豫、徐、青、幽、平尽归版图,我大汉的疆域,早已不是那个龟缩在关中的割据政权!
若政令自长安发出,快马加鞭至辽东,最快也需一月!
若安东都护府有警,军报传回,一来一回,两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战机稍纵即逝,朕等得起,我大汉的边疆将士等得起吗?”
刘瑁的质问如重锤般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连田丰都微微低下了头。
“定都雒阳,正因其位居天下之中!朕坐镇于此,天下之事,皆可在半月之内入朕之耳!朕之政令,亦可在半月之内通达四方!这,才是大一统王朝该有的气魄!
至于御敌,雒阳同有八关护卫,即便不如长安,也并非任何人都能随意攻陷的所在!
况且……”
刘瑁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冷笑。
“朕的天下,还需几座关隘来守护?我大汉的雄关,是我数百万枕戈待旦的府兵,是遍布天下的折冲府,是镇守四极的都护府!只要我大汉兵戈强盛,何处不可为都!”
“陛下……”
毛玠还想再劝。
“迁都一事,朕意已决!此事不容再议!诸君切记,山河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刘瑁一挥龙袖,斩钉截铁的就定下了迁都一事,再不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
眼看堂下百官面如死灰,刘瑁的语气却又稍稍缓和了下来,他走回舆图前,眼中闪烁着光芒……
“但长安之重,朕亦不会轻忽。诸卿的顾虑,朕都明白。”
他微微一笑,抛出了自己真正的全盘构想。
“朕决意,在天下设立五都!五都并立,互为犄角,如朕之五指,牢控天下!如此,国本非但不会动摇,反而更加稳固!”
“五都?”
众人面面相觑,满脸困惑。
刘瑁挥了挥手,身旁的常侍立刻会意,展开一卷早已准备好的诏书,用尖细而洪亮的声音宣读起来。
※※※
绍天法祖皇帝,诏曰:
朕承天命,统御四海,廓清寰宇。今江山既宁,而幅员辽阔,非一都所能独制。为永固国本,垂范万世,朕意仿古制而新用,于天下立五都,成星辰拱卫之势。
今以雒阳为中都,居天下之中,为朕之宸居,总揽全局,号令四方。
以长安为西京,雄据关中,为我大汉西陲屏障,亦为通安西、抚西域之门户。
以靖江为东京,扼大江之险,总督东南财赋,为大汉出海之起点。
以成都为南京,处天府之国,为大汉西南之根本,镇抚川南、黔中,亦为安南之倚靠。
以蓟城为北京,凭燕山之峻,为我汉雄镇之极边,亦为安东、安北两大都护府之后盾,慑服诸胡。
此五都并立,互为犄角,如朕之五指,张可慑天下,握可固社稷!
五都之制,以中都为枢要,四京为辅翼,各陪都设留守一员,秩正四品,为最高长官,由朕亲简,代朕总揽该都一切军政要务。
然凡重大决策,皆须咨报中都复核。四都官员,定期更调,其兵马调遣、属官任免之权,俱归中都朝廷。
兹制颁行,咸使闻知。望尔诸臣,体朕深意,共襄盛举,同享太平!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此诏一出,满殿死寂,针落可闻。
所有人都被刘瑁这宏大到近乎疯狂的构想给彻底震住了。
他们还在纠结于一个点的得失,而这位帝王,早已在下一盘囊括整个天下、谋划千秋万代的大棋!
杜畿、高柔等人跪在地上,缓缓抬起头,脸上满是震撼与敬畏。
他们明白了,陛下不是要抛弃长安,而是要将整个大汉的战略格局,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长安不再是唯一的中心,而是变成了拱卫帝国西陲的坚固堡垒,其地位虽有所降低,但也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看着群臣那副目瞪口呆的模样,刘瑁知道,迁都之事,已再无阻碍。
这盘棋,他赢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