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殿下的母亲是淑妃蔡琰,蔡中郎之女,书香门第,血脉高贵!自幼饱读诗书,四书五经无一不精,于儒学一道颇有见地,且仁孝之名远播朝野。
这,才是一代仁君应有的模样!相较于那个只知摆弄齿轮器械,与工匠为伍的太子,强了何止百倍!”
“可是父亲,仅凭我们一家之力,怕是螳臂当车……”
杨嚣的话还未说完,门外响起管家恭敬的声音。
“启禀家主,清河崔公已至府外,说是趁着科举的机会,带着几位新进的弟子门生前来拜会,求您品评一番他们的课业。”
“哈哈哈哈!你瞧!”
杨修猛地抚掌大笑,脸上是运筹帷幄的自得,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为父的帮手,这不是来了吗?”
……
片刻之后,杨府内宅的一间密室之内。
杨修亲自为一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文士斟满茶杯,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清河崔氏崔琰的从弟,崔林。
这崔林原本与崔琰分别下注,在刘瑁灭掉司马懿后,崔林便投了刘瑁,在崔琰的帮助下,很快就入朝为官了。
但谁能想到,此人居然还想下注,而这一次,他想赌三殿下刘睢……
“德祖兄,”
崔林抿了一口茶,目光沉静如水。
“你我两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次之事,关乎我等百年世族的生死存亡,切不可有半分疏漏。”
“德儒放心,”
杨修将茶杯放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的神情已从方才的癫狂转为极度的冷静。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压低声音,缓缓道来:“人手布置的如何?借着此次科举,我们的人,可都顺利入城了?”
“都进来了……足足三百名心腹死士,皆是我两家豢养多年的精锐!”
崔林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他们化整为零,或扮作赴考的士子,或扮作随行的仆役、商贩,早已散布于城中各处,只待咱们得命令了!”
“好!”
杨修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锦衣卫那边可有异动?”
“这便是我等的天赐良机!”
崔林的声音里也带上了一丝兴奋。
“德祖你有所不知,就在半月前,那老而不死的贾毒士与刘璝恶犬,终于向陛下上书致仕,陛下感念其功,允其归老,随即命法正总领锦衣卫内外事务!”
“法孝直?”
杨修眉头一挑。
“正是!”
崔林冷笑一声,
“法正此人虽智谋过人,但毕竟初掌锦衣卫,贾诩与刘璝经营数十年,内部盘根错节,关系复杂,岂是法正半月能完全接手的?
如今正是锦衣卫新旧交割、人心浮动之际,指挥调度难免出现迟滞与疏漏。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杨修激动地搓着手。
“如此说来,时机已然成熟?”
“不错。”
崔林的神色变得无比凝重。
“科举放榜前夜,便是我们动手之时!”
“串联其他世家之事,进行得如何了?毕竟我们弘农杨氏早就是陛下的眼中钉了,不便出面……”
杨修又问道。
“当然!正在联系,目前想要上船的人,可真不少呢……”
“如此……甚好!”
杨修喃喃自语,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揭开一幅山水画,露出一张详细的雒阳城防图。
他的手指在图上缓缓划过,从惠和坊,到天津桥,再到紫微宫,最后,重重地按在了东宫的位置上。
“德儒,你这就去吧,告诉他们,三日之后,金榜题名的前夜,便是我们……换日登天的时候!”
“明白!”
崔林起身,对着杨修深深一揖,转身快步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重重院落的阴影之中。
密室内,只剩下杨修一人。他痴痴地望着那张地图,仿佛已经看到了三日后,自己身着紫袍,位列三公,俯瞰阶下百官,接受新帝封赏的画面。
压抑了数十年的野心,蛰伏了半生的不甘,在这一刻,尽数化作了席卷一切的欲望洪流……
他杨修的时代,终于要来了!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