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卷着雪沫,敲打着安阳城的窗棂,却吹不散城内愈发浓郁的年节气息。
格物院的冬学暂告一段落,人们的心思都转向了即将到来的新年。
与往年愁苦度日不同,今年的安阳,家家户户的灶台边,都透着一股踏实温暖的忙碌。
叶明这日带着石小星,轻装简从,在城里四处走走看看,体察年节下的民情。
他们最先来到城西的杨寡妇家。杨寡妇男人早年在边关战事中没了,独自拉扯一双儿女,往年冬日最难熬。
如今,儿子在煤矿找了活计,女儿在毛纺工坊学艺,家里砌了崭新的煤灶,这个冬天竟一点儿没受冻。
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诱人的油炸香味。推开虚掩的院门,只见杨寡妇正系着围裙,在暖烘烘的灶台前忙活。
大铁锅里,金黄的油花翻滚,她麻利地将裹了面糊的红薯块下锅,刺啦一声,香气四溢。
小女儿蹲在一旁帮着烧火,儿子则刚从矿上回来,掸着身上的煤灰,脸上却带着笑。
“叶大人!您怎么来了!快屋里坐,外面冷!”杨寡妇见到叶明,又惊又喜,连忙用围裙擦手,就要去倒水。
“杨大嫂别忙活,我们就是路过,闻着香,进来看看。”叶明笑着摆手,示意她继续,“这是炸的什么?这么香。”
“是红薯丸子!格物院农技班教的法子,把红薯蒸熟了碾成泥,和上糯米粉,搓成丸子下油锅炸,娃娃们可爱吃了!”
杨寡妇脸上泛着光,“托大人的福,今年家里粮食足,油也宽裕,娃他矿上挣了钱,割了肉,买了新布,这年啊,能过得像模像样了!”
这时,隔壁传来“砰砰”的钝响,间杂着孩童的嬉笑声。
叶明好奇望去,只见隔壁院子里,几个汉子正围着石臼用力捶打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着米香。
“那是打年糕哩!”杨寡妇的儿子咧嘴笑道,“俺们几家凑了米,一起打,热闹!大人要不要去看看?”
叶明欣然前往。隔壁院子里更是热闹,一口大石臼旁,两个壮汉轮流举着沉重的木槌,嘿呦嘿呦地捶打着臼中蒸熟的糯米。
旁边妇人适时地给米团翻个儿,孩子们则眼巴巴地围着转,等着吃第一口热乎乎的年糕。米香混合着汗水和欢笑,充满了朴素的年节喜悦。
“叶大人!”见叶明过来,众人纷纷停下活计打招呼。
“大家继续,继续,我就是来看看。”叶明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传统的年俗,“今年都能吃上年糕了?”
“能!都能!”一个老汉抹了把汗,笑得皱纹都舒展开了,“往年哪敢想啊!米都不够吃。今年地里收成好,工坊又有活计,家家都富余点米,打点年糕,祭祭祖宗,也让娃娃们甜甜嘴!”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