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叶明来到校场,观看火枪营进行第一次连级规模的对抗演练。
一方扮演守军,依托匆匆挖掘的浅壕和堆砌的土垒进行防御;另一方扮演进攻的“幽州军”,以刀盾手和长枪兵为主,在少量弓箭手掩护下发起冲锋。
演练开始,“幽州军”发出呐喊,开始冲击。防守的火枪兵们在军官的口令下,紧张但有序地进行装填。
“第一列,放!”
“轰!”一排枪响,硝烟弥漫,冲在前面的几十个“敌人”身上冒起了代表中弹的白烟(用石灰包代替),按规定退出演练。
但装填的间隙,“幽州军”已经逼近了很多。
“第二列,放!”
又是一排枪响,再次撂倒一片。但此时“敌军”已冲至三十步内,弓箭手开始抛射,虽然用的是去了箭头的训练箭,但密集的箭矢还是给火枪手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装填动作开始变形。
“长枪兵上前!刀盾手护住两翼!”防守方的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大喊。
手持长枪的步兵迅速从火枪手之间的空隙顶上前去,与冲上来的“敌军”绞杀在一起。
火枪手们则趁机退后,手忙脚乱地开始第二轮装填,但显然,在如此近的距离和干扰下,效率大打折扣。
演练结束后,顾慎看着那些累得气喘吁吁、不少人在白刃“交战”中“阵亡”的火枪手,摸着下巴对叶明说:“老叶,看来光靠火枪不行啊。离得远了能打,一旦被靠近,就是待宰的羔羊。必须得有其他兵种护着。”
“没错。”叶明对此早有预料,“火枪兵是强大的远程打击力量,但不能独立成军。未来的战阵,火枪手、长矛手、刀盾手、骑兵、乃至炮兵,必须有机结合,各司其职。火枪手的训练,不仅要练射击,更要练与其他兵种的配合,练战场纪律和心理素质。”
他指示火枪营加强与其他兵种的合练,并让格物院继续改进火枪。燧发机构的研究被提上日程,以取代麻烦且易受天气影响的火绳。
同时,叶明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想法——能否制造一种威力更大、可以发射爆炸弹丸的“手持火炮”?也就是最原始的手榴弹或榴弹发射器的雏形。
这个想法让武器研发组的工匠们既感到兴奋又觉得压力巨大。小型化和安全性是巨大的挑战。
就在安阳军砥砺锋芒之时,第一批安装橡胶轮胎的民用货运马车队,完成了一次前往邻州的长途贸易。
车队返回时,带回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带回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沿途州县的百姓和商人,都对安阳马车那与众不同的黑色轮胎和明显更平稳的行驶状态好奇不已,纷纷打听。安阳“奇技”之名,随着滚滚车轮,开始向更远的地方传播。
内部,技术深化应用;外部,名声悄然远扬。安阳在平稳发展的表象下,积蓄着更为深厚的力量。
那两只在奇兽苑中渐渐适应环境、开始悠闲啃食树叶的长颈鹿,仿佛也成为了安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象征。所有人都感觉到,安阳正处在一个爆发式增长的前夜,下一次展现力量之时,必将更加令人震撼。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