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管的成功试制,如同在安阳本就活跃的格物浪潮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各个领域。首当其冲受益的,便是安阳遍布城郊的各类水力工坊。
在叶明的亲自指导下,格物院的工匠们选取了城外一处地势有落差的铸铁工坊进行试点改造。
他们用新制成的、碗口粗细的厚壁橡胶管,替代了原来那段需要绕行崎岖石坡、经常渗漏且维护困难的木质渡槽。
黑色的橡胶管如同一条巨蟒,沿着相对平缓的路径蜿蜒而下,将高处溪流的水直接引至工坊那座巨大的水锤顶部。
当阀门开启,水流通过富有弹性的橡胶管猛烈冲击在水锤的叶片上时,那沉重无比的锤头被高高抬起,然后带着比以往更加充沛的动力轰然砸下!
“咚!!!”
一声更加沉闷、更加有力的巨响在工坊内回荡,甚至盖过了风箱的呼啸和铁锤的敲击。锻打的工匠感受最为明显,那传递到铁砧上的震动更加沉实、稳定。
“嘿!这劲儿头!比之前足了三成不止!”光着膀子、浑身汗水的老师傅抹了把脸,惊喜地喊道,“而且这管子好,不怕磕碰,以前那木槽,三天两头不是这里裂就是那里漏,修起来麻烦死了!”
工坊主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水流稳定、动力增强,意味着锻造效率和质量都能提升,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润!他立刻找到格物院,希望能为自家工坊的其他水动力设备也换上这种“神管”。
一石激起千层浪。造纸坊、磨坊、纺纱坊……但凡用到水力驱动的地方,都看到了橡胶管带来的巨大便利和效率提升。
格物院橡胶组的订单瞬间爆满,工匠们不得不日夜赶工,同时继续改进配方和工艺,试图提升橡胶管的耐久性和承压能力。
安阳的工业生产,因为这一根小小的橡胶管,悄然提速。
就在安阳内部因技术革新而一片欣欣向荣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皇宫,御书房。
皇帝的气色比之前更差了些,斜靠在软榻上,听着几位心腹重臣的奏报。龙案上,除了常规的奏章,还摆放着几件显眼的东西:一个晶莹剔透的“安阳蓝”琉璃花瓶,一架黄铜打造的“显微之镜”,一小袋金灿灿的玉米粒,以及一块烤得焦香、散发着甜香气的红薯。
“众卿都看看吧。”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其中的复杂意味,“这琉璃,巧夺天工;这显微镜,据说能窥见病疫之源,太医院已验证,确有其效;这玉米、红薯,亩产数倍于寻常稻麦……皆出自安阳,出自叶明之手。”
几位大臣传看着这些物品,脸上表情各异,有惊叹,有好奇,也有深深的忌惮。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沉吟道:“陛下,叶明确有经世之才,安阳之地,不过数年,便从边陲苦寒之地,变成如今商贾云集、物产丰饶、武备精良之所。此子……乃国士也。若能善加任用,实乃朝廷之福,江山之幸。”
话音刚落,另一位面色阴鸷的官员便出列反驳:“李阁老此言差矣!叶明虽有微末之技,然其行事,多有僭越!擅启边衅,结交藩王,私蓄甲兵,更以奇技淫巧蛊惑人心,聚敛财富。”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