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罐头时代就要到来,有了罐头,海军和陆军的方便军粮,特别是蔬菜罐头,鱼罐头,压缩饼干都可以上线了。
更重要的是曹金虎的蒙古地区,那些蒙古族人的牛羊肉,总算有了安全的保存方法,可以把牛羊肉装进罐头里,运到全国各地去收割白银了。
程风想着罐头产业的前景,心中愈发激动。他立刻找到台北民事办的负责人朱春良,给了他一份厚厚的罐头生产技术资料,并安排下任务,要求他过完年后在河口村建厂,开始鱼罐头的试生产。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进行时,机械厂也传来好消息,第一台手摇式皮革专用缝纫机正式组装完成。
听到这个消息,程风哪里还能坐得住,马上让人通知了皮草坊的肖有让到机械厂去看新玩意。
肖有让也听说了,机械厂造出来了可以用于缝制皮革的机器,也想去看看,只是找不到什么借口。
正着急间,得到小公子的传讯,肖有让大喜,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带着几位制作皮革的老师傅便赶到机械厂。
到了机械厂,肖有让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程小公子正在摆弄一台奇怪的机器。
他手里拿着一块皮革,还把那皮革折成了四层,压在那机器的一支铁片下。
一只手在那里摇着旁边的摇把,带着,压板下的皮革从后面被推出来时,四层皮革已经被线缝在了一起。
看着这台崭新的叫缝纫机的机器,肖有让眼中满是惊喜,这缝纫机虽说是手摇式,但做工精细,看小公子验证的那块皮革上,针脚均匀,都赶上一个几十年老师傅的手艺了。
“公子,和老朽说说,这东西怎么用?老朽想试一下?”
程风见是肖师傅,忙站起身来说道:“这个机子操作简单,你只需要把皮革折好,把它压到压板下,然后转动旁边的轮子让针动起来就行。”
肖有让听了点点头,便上了操作台,他试着操作了几下,感觉颇为顺手。
肖有让大喜,有了这个叫缝纫机的机器,大家再也不需要用手去玩命的顶针脚了,付出的劳动会大大的降低,皮革制品的制作效率还能大大提高。
“这可真是个好物件,今后俺们做皮鞋皮具就省力多了。”
肖有让对跟着他过来的那几位老师傅示意:“师傅们,你们都来感受感受,用这个机器,咱们是不是可以省太多能力?”
几位老师傅也都跃跃欲试,轮流上前操作。他们一边操作,一边惊叹不已,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
肖有让又仔细观察了缝纫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感觉这机器有些复杂,便向程风询问,这机器要是坏了怎么办?关于维修的问题,程风没有做任何的保留,都一一耐心解答。
这时,一位老师傅突发奇想道:“公子,这机器要是能改改,用脚踩来驱动,会不会更方便些,这样双手就能更好地控制皮革了。”
程风解释道:“这种手摇式皮革专用缝纫机,主要是用来做皮鞋的,因为皮鞋的距离比较短。针脚又是转弯抹角的,所以要手摇的机器才好控制。
当然在这个基础上,把手摇柄增加一个脚踏轮盘变成脚踏式的也可以,但那种主要是用来做皮衣皮裤,因为运行速度快,做皮鞋并不合适。”
原来如此,肖有让懂了,这机器就是专为做皮鞋的师傅设计的。虽然不是专门为做皮衣设计的,但是用这个机器做皮衣,肯定也比手工要快得多。
样品出来了,程风一挥手:“现在大家有了缝纫机的样品,再做起来就简单多了。师傅们多辛苦辛苦,再接再厉,先把这缝纫机做个百十台出来交给皮草坊的肖师傅们,让他们为我们做皮衣皮鞋的时候省力一点。
至于师傅们说的脚踏式的皮革专用缝纫机,大家也可以尝试着试制作一下,毕竟你们的手里还有做衣服的缝纫机图纸,那缝纫机可就是脚踏的。”
机械厂的几位小技术员马上拍着胸脯保证:“院长放心,这台样品验证合格之后,他的所有模具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加快零配件的生产,百台机器很快就能造出来。
这手动的有了,脚踏的也不难,只要稍作改造,再增加几样配零配件,脚踏式的皮革专用缝纫机也能轻松造出来。”
程风笑了:“你们有这个信心我很高兴,说明这两年的书没有白读,还望同学们再接再厉,在机械设计制造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肖有让看着热闹的场面,心中满是期待,他相信,有了这些先进的机器,皮草坊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而他们也能为程家产业贡献更多。
就在皮革专用缝纫机现世没有几天,机械厂又有了新的成就,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尝试,工匠们终于攻克了底线锁芯的难题。
彻底解决了底线锁芯的问题,第一台缝纫机总算是成功问世。程风得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带着秦娘子和白娘子赶到了机械厂,去验证那台缝纫机。
看着这台用自己家原来那台蝴蝶牌缝纫机做蓝本设计的,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缝纫机,程风朝天大笑三声来表彰自己功劳。
这就是开挂的效果,整个缝纫机没有发展过程,一出现就是终极版本。除了电动缝纫机之外,它已经没有可以改动的余地。
大少小的时候,也经常在家里使用缝纫机,除了不会裁剪,缝纫还是会的。
现在一台崭新的缝纫机摆在自己面前,大少哪能不亲自上手操作一番,把搜罗来的一堆布头连接在了一起,很快就做出来了一条拼得五颜六色的布背带。
大家见到自家公子,那腿踩的缝纫机飞转,一次踩反都没有,一看就是很熟悉的样子,都感叹公子就是公子,人就是聪慧的不行,对啥东西上手都快。
大家只见缝纫机嗒嗒嗒的声音中,那小小的针头上下翻飞,在布上留下的线脚均匀又快速,比女工们手工缝制快了数倍。
看到这样的效果,整个工坊都沸腾了,秦娘子和白娘子更是兴奋的不行,有了这个机器,从今以后她们再也不用一针一线的缝衣服了。
她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有等待,等着这个叫缝纫机的机器成批量的制造出来,送到她们锦绣坊和董绣坊去。
有了缝纫机,女工们服装厂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几天才能做一件衣服了。
崇祯三年的十二月,对程风来说,无疑是开心的,兴奋的,因为这一年,在自己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单靠自己提供的图纸和数据,各学院的学生们还是把各种科技点亮,科学技术出现了第一次小井喷。
蒸汽机已经进入第三代试制中,估计过完年就会有成品出现。
方以智的三相交流发电机试制已经从一千千瓦做到了五千千瓦的功率,下一步他便要试验一万千瓦制造工艺。
最重要的是,变压器做出来了,虽然体积很庞大,但是确实做到了降压,稳压的作用,这可是电力科技上的一大进步。
冯小宝,刘大能几人已经做出来了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电容,继电器五种电子元件,虽说很是粗糙,但也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手中的电子元件资料将会一点一点的被制造出来。
有了这些电子元件,矿石收音机的改进,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无线电波的距离已经扩展到一百里距离,在台北发出的语音信号,收音机在基隆也可以收到了。虽说距离千公里通讯还在遥遥无期,但总算是看到了曙光。
至少舰船上可以使用无线电通讯,能够把整支舰队统一起来,做到步调一致了。
刘大丫,刘二丫,宋百羊几人在扩音喇叭的基础上,搞出了有线广播,并在有线广播的基础上,改进了有线电话。两人距离十里,用电话通信取得了成功,要不是要拉电线,都准备验证从台北到基隆的通讯效果了。
程风在得到这个消息,并亲自验证了他们的电话效果之后,马上召集了所有负责人开会,准备过完年就开始沿着道路栽电杆,势必要先把基隆到台北的电话线先架设起来验证有线电话的可行性。
再加上罐头设备,缝纫机等新事物的出现,也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一年的春节也过得有滋有味,毕竟现在台北有了一支歌舞团,举行晚会有了条件,为此台北尝试着举办了一场小型春节联欢会,为下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做演习。
大年三十日,华夏科学技术研究院各院校张灯结彩,挂满了红灯笼,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吴又可一家,李丽君,李凌波,顾横波,永云真人,宋献策等人还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集体年夜饭活动。
刚走进学院最大的多功能食堂,一群人被现场的情景给震惊,见大家都围坐在大圆桌旁,好像并没有什么上座下座之分。
唯一有区别的是,几个主要的负责人,是坐在一起的。
吴又可,李丽君等人原本以为自己这群人身份低下,就算人家程小公子给面子让着自己参加这样的聚会,那安排的座位也是在那种犄角旮旯。
可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座位竟然是在中间位置,旁边还空着一张桌子,听带他们进来的人说,那是苏禄郡主殿下的十桌子。
“天啊,我们竟然和郡主殿下坐在一起,郡主殿下也太平易近人了,竟然一点官架子都没有。”李凌波感慨不已。
李丽君眼睛有些红:“老身没有想到,我们这种身份低贱的人竟然能和郡主殿下紧挨着,看来虚谷公子真没说谎,这里的人真没把我们当成下九流。”
倒是顾洪波没有什么感慨,她只是觉得这么多人一起过年好热闹啊。
吴又可的夫人本就是普通百姓,哪见过如此大的阵仗,整个人紧张的不行,想抓着吴又可的手,又怕别人看见笑话,只能是独自坐在那里不知所措。
吴又可看见自己的夫人非常紧张,也想伸手安慰一下,可也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不敢伸手去拉自己的夫人,只得压低声音,低声安慰。
当月儿,木兰陪着柳隐,带着叶羽,袁招英两人来到食堂,他们并没有直接走进大厅,而是被月儿带着来到了旁边的小食堂。
在这个小食堂里,柳隐看见了二小姐程思雨带着卞赛赛,卞敏两姐妹,还有一个叫王彩的小姑娘。
身后还跟着李定国,李来享,刘文秀,艾能奇四个大男孩。这些人她在尚书府都见过。
但柳隐万万没想到,她竟然在这小食堂里见到了地位高贵的苏禄郡主,更没想到的是,地位高贵的苏禄郡主竟然也叫自家公子为“少爷。”
“郡主怎么叫公子少爷?”柳隐不解,偷偷的问月儿姐。
月儿解释:“我们几个,是少爷身边的五大丫鬟,郡主是我们五大丫鬟中的老大,不过五大丫鬟是我们自封的,少爷他并不承认我们是丫鬟,他只说和我们是兄弟姐妹。”
这句话直接把柳隐给镇住了,她一直都知道,买下自己的小公子身份不一般。
在兵部尚书府住了一年多,原本她以为,他对虚谷公子已经很了解。
公子最多是家里有钱,又有做尚书的老师和师伯,这背景已经是了不起的了。
到台北的这段时间,她接触的事情多了,也渐渐的了解到虚谷公子的实力,远不是她原来想象的那样,只是一个有钱的暴发户官二代。
实际上的虚国公子,海外势力有些大的吓人,说不定已经能和朝廷分庭抗礼了。
可万万没想到,更惊人的竟然在后面,堂堂郡主竟然还是他的大丫鬟,那虚谷公子的身份到底有多高?柳隐想象不出来。
等到了即将开宴的时间,柳隐跟着众人来到大食堂,并被安排坐在了公子的旁边,而公子的另一边,竟然是郡主的座位。
柳隐看着坐满了整个屋子的人,小声的问月儿:“月儿姐姐,坐在这屋子里的人都是干什么的?”
月儿解释道:“这里的除了少爷身边得力的人,还有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但是更多的还是我们学院的学生们。”
柳隐好奇:“都是学院的学生,这过年了,他们不回家团圆吗?”
月儿摇摇头:“学院里但凡有家的,都放假回家过团圆年了。坐在这里的,都是无家可归的孤儿,他们除了学院和少爷,没地方可去。”
“这些学生都是孤儿?真没想到这里的孤儿这么多。”柳隐心惊,不敢说话了。
月儿笑笑:“这里算什么多?几万人。
更多的孤儿是在大明那边各县城开办的孤儿院里,林林总总加起来怕有小十万人,这几年来,我们在南京和北京的商贸赚的钱基本上都用来养孤儿了。”
宴会中间的两张圆桌旁,坐着从笨港过来的郑氏家族成员。郑芝凤,郑芝兰,郑芝鳌,郑芝莞,郑芝越和他们的夫人,孩子们。
正位上坐着田川夫人,小郑森和一名精壮的男人。在郑家递上来的参会名单上面,这名精壮男人的名字叫郑一龙。
是郑芝凤的远房堂哥,原本是个商人,只是做买卖失败了,才到台北来投奔亲戚求活路的。
这个陌生的面孔,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出现,没人知道那个男人的真实身份是谁。当然也没人关心他是谁。
……
晚宴开始,程风站起身,端起装着白开水的酒杯,走上主席台,那里放着一台拾音器,食堂的房顶上吊着一个大喇叭,轻轻的咳嗽两声,那咳嗽声便响彻整个食堂。
传音效果很好,虽说声音失真,但不影响把大少的声音传出去。
程风笑着说道:“今天是大年三十,过了今晚子时就是崇祯四年,黄帝历4328年,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磕磕绊绊,艰难前行。
但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代不畏艰辛,砥砺前行,才使得我们中华文明的荣光延续到至今从未断代。
我们的历史即将走过4327个年头。迎来第4328个崭新的历史进程。
在过去一年,大家齐心协力,让研究院有了诸多成果,我们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度电力,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我们开创了电气时代。
我们制造了实用型的蒸汽机,可以让我们的工业飞跃向前,我们又开创了蒸汽动力时代。
这两项伟大的发明,使我们中华民族提前数百年跨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高度,成为人类文明的标杆,这是我们对全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同时,我们在商贸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在大明各地开办的商贸为我们赚取了近千万两的收益。
我们让十余万无家可归的儿童可以安心的进入学堂去读书,不用为了下一顿饭在哪里发愁。这是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还有广大的农民同胞们,经过几年的艰辛劳作,开垦出了数百万亩耕地,使我们粮食有了基本的保障。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