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煊咳嗽了一声:“四方蛮夷获得铜钱的法子,除了走私,还有什么”
“便是他们来朝贡所获得的回赐、以及博买。”
宋煊倒是也明白回赐这种,但是铜钱一般都是少数,博买是官方钱采购他国客商的东西。
宋煊又记录了一下这两个。
标记今后勿要用金银铜,该用其他等价物,用度牒、称号、瓷器、丝绸甚至用银两更方便。
“宋太岁若是想要禁止这两个,还需要仔细辩驳那些去京城朝贡之人,我听闻他们有冒充使者,骗取回赐,以及做买卖不交税。”
“嗯,你提的这个意见很好。”
宋煊又提笔写下:
“在我的地盘不交税那是不行的,交了税我才能护住你人货的安全。”
池三连连点头称是。
最让他感到放心的便是开封县的泼皮无赖大多都被剿灭干净,让他们去干活了。
没命社直接被捣毁,无忧洞的四个堂口已经覆灭三个,剩下的更是不敢大喘气。
池三便觉得宋煊是有手段的人。
否则这些祸害危害来往客商多少年,都没有被解决。
宋太岁可是状元!
他一上任就着手解决,关键还解决了!
可见是一个真正想干事的干臣。
至于宋太岁退税的操作,池三看不懂。
单纯觉得宋煊很有想法,必然会受到商人的拥戴。
“走私铜钱这件事很难查我也理解。”
宋煊放下笔,又拿起筷子继续吃:
“我记得北自庆元、中至福建,南至广州,沿海数千里,一年不知道要走多少艘船。”
“官府派人拦截,如此宽阔的距离,根本就没什么机会拦截的。”
“宋太岁所言极是。”
池三觉得宋煊绝非等闲之辈,这并不是官府不作为,而是以有限的人力船只,根本就防不住的。
走私,才是最暴利的一门生意,许多人都愿意为他冒险。
更何况他们在船舱底部压着铜钱,到“世界各地”购买物资,那也是极为值钱的钱。
许多人都愿意跟他们进行交易,从而占据极大的优势。
因为宋钱实在是太值钱了,再加上受到追捧。
除了国,属于一贯钱能当数百贯用,如此兑换比例,就相当于一人民币兑换好几百美元,去外面世界随便。
小钱买回来的,都是值钱玩意,还能在大宋也卖出高价格。
别说商人走私了,就算是那些看护的水军,也会知法犯法。
他们从朝廷得到的俸禄,睁一只眼闭只眼,甚至还能获取更多的钱财。
谁不愿意配合啊
别说小卒子能吃到肉,那官商勾结的官员,更是大口吃肉。
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才会造就如此的盛况。
特别是交趾、倭国、高丽三国,尤其是交趾从秦汉到五代长期都是中国管辖范围内。
交趾的政权经济文化也是融入了中原体系,直到五代末期自立,宋朝也变相的承认了他们独立。
他们自己做出来的钱实在是粗鄙,故而十分欢迎质量极好的宋钱流入市场。
正是因为海外各国对宋钱的巨大需求,导致大宋自己国内铸造了很多钱,依旧钱荒,钱都凭空消失了。
有人也忍不住叹息,就算是巨富之家囤聚,那也终有费的一日,就算是铸成佛像铜器,还有铸造回来的时候。
唯有扁舟入海,从此一去不返了。
如今大宋也没有用什么金本位,银本位的,缺乏贵金属储备。
至于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交子,那也是信用脆弱,没有依靠金银硬通货支撑,极其容易出现超发通货膨胀等问题。
宋煊又写下交子两个字。
看样子今后还需要多方筹措金银,用交子来交易,稳住此物,能减少钱荒的加剧。
“你们一般进口什么种类”
“大概就是珍宝、香料、药材、日常用的,和一些新鲜刀子。”
说话间,池三摆弄了一下从大食国商人那里得到的小刀子,还嵌着宝石。
宋煊打量了一眼:“这不是宝石”
“宋太岁好眼力,这便是琉璃。”
宋煊啧啧两声:“大食人就是会做买卖。”
“宋太岁这都知道。”
池三脸上大喜说着大食国都见闻。
尤其是他们贩卖昆仑奴都给阉割了,明着说是保护大唐天朝上国的血统。
实则是他们想卖一代又一代,不能让这些昆仑奴如同牛马一样,自己在大唐繁殖,断了他们的财路。
阿拉伯人对于赚钱是有着极强的信念的。
就算五代十国各种战乱,他们也会通过丝绸之路来中原进行交易。
西北纵然有西夏阻挡,但是也会时不时的有商人、僧人通过,没有被他们发现进入大宋境内,前来交易。
甚至会绕路走到西南丝绸之路,去成都交易珠宝、象牙、犀牛角之类的值钱玩意。
相比于李元昊,他爹李德明对于这些过境的商人是极为欢迎的。
特意找人就算不过西夏过境,也请他们来一趟。
因为只要走他们西夏的路,那就必须要交“过路保护费”,官方说法叫税费。
十税一的做法,让这些商人很是苦恼。
大多都选择偷偷过境,要么就绕路。
如今的海上贸易自然是极为兴盛。
宋煊倒是无所谓:“你们航行会迷失方向吗”
“只要不来大风暴,还是可以辩驳的。”
池三心有余悸的道:
“风暴大的,就算是大船也在一瞬间直接散架,人全都卷到天上去,甚至连海龙王那么大的鱼,也会吹上岸。”
“至于人然后卷入海底成为鱼鳖的食物,根本就没有逃生的可能,我在岸上就看见过一次,实在是可怕。”
“哦,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池三发现宋煊对于他描述的大风暴根本就不在意,大感意外他如此平淡的语气。
此事在跑船人的眼里,就是生死大劫。
“宋状元觉得我是在说谎”
“当然不是,我知道你们说的是真的。”
“你们跑海船的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活,正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宋煊瞧着池三道:
“池三郎,我以为你早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了,才会如此喜欢在大海上冒险的。”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此言虽然是颜回说的,但是流传的并不是那么的广泛。
他们这群几乎没读过书的人更不清楚。
池三细细咀嚼这句话,登时觉得此言真有力气!
不愧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这话说到自己心坎里去了。
今后一定要以这句话来传递自己子孙,让他们也都牢牢记住。
其余几个人也都互相看着,不愧是读书人,嘴里说的话,就是不一般。
宋煊开口道:“你们是怎么辩驳方向的”
池三回过神来,连忙笑着,指着一旁的人: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
“倒是个有能力肯吃苦之人,想必你的俸禄应该不少。”
“承蒙宋太岁夸赞,确实是有些劳累,好在池三哥儿肯多分润我们一些钱财。”
池三郎哈哈大笑,大家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好兄弟,出来一趟必须都得让大家发财。
“你用指南针吗”
舟师脸上的笑容消失,因为池三郎说话没说全,后面还有一句叫做阴晦观指南针。
“用的。”
宋煊颔首:
“燕肃在京城为官,他做出了记里鼓车,又写出了海潮论,现在想要画海图,他告诉我可以用指南针,就算是行军打仗也可以用。”
“若是你们会画海图,倒是可以帮忙画一下各地的,此事做出后,我自是会为你们请功。”
池三郎连忙保证定会按照宋太岁的要求去做。
他不怕宋煊不差遣他们,只要差遣,那就是会有利益纠葛。
如此一来,他们在大宋境内也就会更好的厮混。
说真的。
谁愿意跑一辈子海啊
待到生活富足,积累足够多的财富,衣锦还乡。
在大海上你可以是丛林法则,强者吃肉,败者被吃。
可是回到家乡,那能干这种事吗
如此多的钱财,必然会遭人觊觎。
那有官府的人照拂,不说惠及三代。
就算是两代人的香火庇护,也足以让你在家乡安稳的重新扎下根来。
宋煊年纪轻轻就为赤县知县,政绩还如此突出,将来必定会成为宰相。
在大宋,有宰相的照拂,可比有什么武将的照拂,更加的有威慑力。
池三郎只觉得天上掉馅饼,砸的他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宋煊又叮嘱道:
“燕肃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很丰富,我听他说深海当中,渺茫无几,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
“宋太岁当真是懂得一些。”
舟师连连点头:“在以往星宿或者陆地显著地形辨别方位的时候,我们的视野受到海上气候影响非常大,而且只能确切大致方位。”
“往往需要到岸后寻找人港,极大的限制了安全和效率。”
“在外面许多商人,甚至地面上的人也都扮演着海盗。”
“有了指南针,我们十一月或者十二月出发,一个月就能达到各国以及天竺等地。”
“我听闻以前都要运用数月才能达到,而且许多船员都会患病而亡,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原因。”
宋煊当然知道这就是败血症,吃点橘子就好了,但是他没有往外说。
有了指南针,他们这种短途航行,几乎没什么太大的风险,船舱内存储的瓜果,甚至也能靠岸摘取或者筹集淡水。
要是再航行的过久,那败血症就要出来了。
“去倭国、高丽的航道,你们熟悉吗”
“自然。”
池三郎连忙跟宋煊说着,他们去高丽倭国是乘夏或者初秋后南风,回来则是春东北信风。
他们全都跑过,尤其是倭国对于宋钱的需求量很大。
“你们觉得高丽士卒武备如何”
宋煊又提了一个他感兴趣的点:
“高丽在太宗朝断绝使者,不来朝贡,但是在真宗时期,他们大破辽军,又恢复朝贡。”
“只不过又因为败给契丹人,再次断绝朝贡。”
“宋太岁所问,倒是让我不知作何回答。”
池三郎陷入回忆当中:
“高丽士卒个头不高,但是所用步弓极大,而且持弓者多是精锐士卒。”
“其余士卒则是战力不强,甚至都吃不饱,只会欺压百姓。”
“高丽内也不缺乏因为战乱逃入的汉人,会说两国语言,在高丽贵人府中做事。”
“小人觉得那些高丽贵族个个都是鼻孔朝天,一副天下老大的模样。”
“嗯。”
宋煊应了一声:“赢了就翘,输了就跪地认输,我倒是还没有见过高丽人呢。”
宋朝不像唐朝,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宗主国,享受万国来朝的荣耀。
可此举又有些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好处。、
因为从秦汉以来,就把大一统刻在了脑子里,把四方蛮夷臣服视作国家荣耀。
那就是往往在国家的经济交往中,无不奉行着不与蛮夷争利的观点出发。
朝廷厚往薄来,轻视经济效益,重视万国宗主的虚名。
海外诸国乐于获得丰厚的回赐,争相朝贡。
但是大宋实际情况是既没有充当最大宗主国的势力和雄心,又十分的重视经济贸易。
所以一般是情谊归情谊,可生意归生意!
你想朝贡就朝贡,那必然不行。
反正我跟你们做生意,那我必须得获利,赔钱的买卖我不想干。
宋朝为了获取更多的税收,是大力鼓舞海边等地百姓出海经商的。
只要你在制定的地方登记,领取凭证,回来的时候接受交税,那我必然支持你在海外经商。
甚至还要官方组织大家一起祭祀海神,修建祠堂。
他们出海的人是非常愿意信奉这种神明的。
要是你贸易的生意做得大,朝廷是可以给你们一定大官职作为奖赏。
所以池三郎对于宋煊的招徕,那是非常乐意的。
要不然光凭借他们的实力,可不一定能靠的上官府。
官府的支持,也导致了在大唐时期海贸由波斯人、阿拉伯人把控的局面,一下子就得到了改变。
大批的汉人海商涌入到这项生意当中,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更何况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少了使节那种政治属性,自然是什么赚钱搞什么。
经济的繁荣发展与驱动力,让这群海商扩大贸易范围,开发贸易产品,拓展贸易市场。
你比我航行的远挣大钱了,行,那我下一次比你航行的还要远。
比谁牛逼,比谁获利更多。
反正内卷这件事,从古至今都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朝廷对于市舶司的人选十分的慎重,你觉得这个法子有用吗”
“嘿嘿嘿。”
池三郎先是笑了几声:“宋太岁,这种事不好说的,毕竟我们也没有实质上的证据。”
宋煊眉头一挑,便知道这里面是话中有话。
有些事他们不方便说。
“市舶贸易利润丰厚,谁不想把持在自己手里啊”
宋煊又在上面记录了一下:“既然你们说没有证据,便是听到了一些传闻。”
“广州府距离开封府远隔两千里,许多消息无法及时传回来,那也是正常的。”
“此事我会找机会与官家说一说,只能勤换着点这批人了,避免们为自己窃取私利。”
“宋太岁说的太对了。”
池三又饮了口酒:“我听人说人非圣贤,谁不爱财啊”
“是啊,人性使然。”
宋煊指了指自己道:
“就我那也是喜欢过有钱的生活,而不是连顿庆楼的饭菜都吃不起的日子。”
“快哉,快哉。”
池三郎又端起酒杯道:“小人也见识过许多官员,从来没有遇到过如宋太岁这般敢于直言的官员。”
“他们想要小人的钱,不会明说,还会一个劲的暗示,是我要主动送给他们。”
“他们不想拿钱,好像这钱是什么肮脏之物。”
“可是他们背地里却是一个劲的数来数去,好不让人觉得鄙视。”
“哈哈哈。”
宋煊啧啧两声:“士大夫们,素来喜欢一个雅字为自己遮羞罢了,我亦不喜与他们虚与委蛇。”
池三郎没好意思问什么叫虚与委蛇。
但宋煊说的话,是真的有道理,让他觉得服气。
放眼整个天下,连皇帝都爱财,谁能不爱财
他们只是喝酒敬宋煊,并不催促宋煊饮酒。
宋煊喝了口茶:“你们既然回来想要卖高价,有没有考虑拍卖”
“宋太岁所言的拍卖是什么意思”
宋煊便给他们解释了一二,顺便讲了一下有关樊楼的拍卖。
“不知宋太岁能否代为引荐”
“我近日没有时间,回头可以给你写个条子,你到了东京城直接去樊楼找钱掌柜的,说要见刘知州。”
“哪位刘知州”
宋煊夹着菜:“就是大娘娘侄儿刘从德,那位刘知州。”
“啊!”
池三大惊。
他没想到宋煊说的那句话是真的,而不是吹牛逼。
池三以为宋煊的关系是他岳父老人家枢密使,可若是跟大娘娘搭上关系。
那确实是既有能力,朝中又有关系了。
如何能不升官发财
“多谢宋太岁的条子。”
池三认为自己有了宋煊的照拂,在东京城必然能够顺顺利利的。
要不然他上哪里能得到这种巴结大娘娘侄子的机会去
人家刘府连大门都不会让你进去的。
“你既然对自己的货物有信心,那就去试一试,抽成你们自己做主商定,不要太让着他了,交易一笔物品,还是要交税的。”
宋煊放下手中的筷子:
“在开封县的地头,我再重申一遍,只要你们老实交税,我就罩着你。”
“若是我还没回去,你直接去寻看门的,唤做齐乐成,他会给你们料理妥当的。”
“明白,明白。”池三再次敬了宋煊一杯。
宋煊点头表示接受,再次开口道:
“你们船上若是有人不想跑船了,回头派个人在东京城开个门面。”
“届时你们就可以把海外贸易来的东西,放在那里,自卖或者参加拍卖会都可以。”
池三再次开口道:“宋太岁如此安排,小人不知道要如何报答了!”
毕竟他相信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好。
甜枣宋大官人给完了,那么他的条件呢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