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朱元璋打得更狠。
这兔崽子,连错在哪里都不知道!
朱樉这几鞭子挨的真不冤。
要知道殿兴有福论就是个巨大的胤禩。
八阿哥,bug。
当年老朱想剥离“天命”的束缚,却又找不到更好的说法,最后只能弄出个四不像。
搞出一套:“殃归首乱者”与“福在殿兴者”的理论。
首乱者,指那些率先揭竿而起发动起义的群体,诸如元末红巾军以及陈胜吴广等,皆被纳入此列。
这些首乱者乃是“忘恩负义、胆大包天的狂徒”。
他们仅凭一己之私,贸然挑起战火,致使天下苍生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生灵涂炭。
而天道循环,报应不爽,这类人最终必将遭受天谴,落得个“烟消火灭”的悲惨下场。
而殿兴者,则是在起义进程中半途加入的群体,朱元璋就将自己归入这一范畴。
殿兴者投身起义,全然是怀着“救万民于水火”的悲悯之心,他们顺应天命,以实际行动加速了动乱的终结。
正因如此,“福在殿兴”,他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所以,搞明白了殿兴有福论,就能明白朱元璋对元朝的态度,为什么会那么抽象了。
一会儿驱逐胡虏,一会儿又乐生于有元之世。
本质上是立国的理论根基出了毛病。
想当“殿兴者”,就得承认元朝的正统,不然“首乱者”反的是谁?
可承认元朝,又怎么圆“驱逐胡虏”的口号?
一方面承认元朝天命已尽,统治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却又坚决否定首乱者行为的正当性。
极其拧巴的理论,自然会造成极其拧巴的态度。
所以这套理论,根本取代不了天命论。
后来马皇后研究后世学说,老朱劝不住,索性求她:
“妹子,你研究新学问咱不拦着,能不能先帮咱琢磨琢磨殿兴有福论,看能不能补补?”
马皇后带着人研究了好几日,最后摇头:“补不了,只能重改。”
把五代、宋、金、辽都算成华夏割据,蒙元是胡人入侵,汉人亡天下。
老朱这个凤阳布衣天子,是“恢复汉家江山”,让大明直接承袭大唐法统。
可这法子更不现实。
且不说天下士子会不会认“跳过宋元承大唐”。
单说“天命论”从提出到完善历经数百年,大明想另起炉灶搞新理论,怕是国祚尽了都搞不成。
更让老朱窝火的是,后人总拿那句“乐生于有元之世”嘲讽他。
而这句话,正是“殿兴有福论”逼出来的!
他想反驳,都找不到立场。
如今朱樉居然当众提“殿兴有福”,还说他“不一样”,这不就是往老朱的痛处上踩吗?
老朱抽了几鞭,突然停手。
朱樉缩在墙角,以为他打累了,偷偷抬眼一瞄。
好家伙,老朱正往马鞭上泼水!
吾命休矣!
朱樉魂都吓飞了,但又不敢跑,只能捂着脑袋喊:
“老四!快去东宫请太子大哥来救我!”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