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似乎白天也不准备让他们休息。
又派来一营步卒,就在高迁的眼皮子底下换班。
原本那营步卒回去睡觉了,换一批精神饱满的继续敲鼓吹号。
“隆隆隆隆……”
“呜……”
随着太阳升起,鼓声再度大作,魏军军卒头皮都要炸了。
纷纷请命,欲出营绞杀此鼓角队。
然而,高迁细察周遭,似有贼军旌旗藏于林中。
似乎就等着他出营伏击。
“此为贼军之计也,欲诱我出营相俘?岂不见,徐将军因何而陷乎?”
高迁当即强压下欲出营攻敌的心绪,传令军卒分批次歇息。
并严令歇息者:纵闻营外鼓声大作、喊杀震天,亦不得理会,只管安歇便是。
然而,这其中有个问题难以解决。
纵是全然不理,然震天鼓声入耳,军卒睡眠质量亦大打折扣。
可令其远避营防、另择地安歇否?
亦不可也。
盖因营防不比城防,无高垣坚壁可恃,全凭战时人力依托营房固守。
若敌军真至、猝然来攻,兵卒若离营甚远,必难及时回援,营寨亦恐随之陷落。
只能在这里硬撑。
然我军士卒须固守于此,半步不可退;
而诸葛亮之主力大军,却不知蛰伏于何处养精蓄锐。
或赌其主力不在,出营再搏一把?
徐邈的冲动,已经损失了大量精兵。
高迁更没这个底气。
他无比担忧,待我军将士疲惫不堪、锐气尽失之时,诸葛亮率大军骤至,届时我方军卒困愕难当,心胆俱疲,纵是竭力死守,又岂能保全?
现在,高迁恼火不已。
只因他明明知道诸葛亮的心思,却无有效应对之策。
再这么下去,街亭早晚要失守。
“隆隆隆隆……”
至日暮时分,诸葛亮复遣一营兵卒前来滋扰。
细数之下,此已是第六批轮换擂鼓吹角之兵。
高迁心中暗急:若再无破敌之策,街亭恐真要落入敌手矣。
他忍着烦躁的鼓声冥思苦想,终于在深夜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既然当路扎营需精神紧绷,严阵以待,难以凭险而守。
我何不令军卒于山间扎营?
如此一来,密林自能阻隔大半声响,只需遣少数兵卒值守,其余人便可安心歇息。
若诸葛亮敢引军来犯,我等便凭山间有利地形俯冲而下,截击敌军。
这般处置,亦能阻敌得过街亭。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