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明末第一狠人:先灭建奴再抢崇祯> 第381章 卸甲归朝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1章 卸甲归朝一(2 / 2)

他与其他文官相互切磋,共同进步,逐渐从一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成长为骑射娴熟、能提刀上阵的文武兼备之士。他的才干与勤勉被谭威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仅将羟县这一战略要地交给他治理,更在诸多军政大事上与其商议,把他当作最得力的腹心谋臣。

可谭威望着手中的调令,心中满是感慨与无奈,他没想到历史的惯性竟如此巨大,即便自己刻意将刘玄初留在身边重用,最终还是没能改变他与吴三桂走到一起的结局。

那些历史上曾深刻影响时局的关键谋策,看来终究还是要按照既定的轨迹发生,自己或许能改变一场战役的胜负,却难以扭转早已注定的人物命运。

看罢崇祯调令与刘玄初赴任这两份情报后,谭威连夜召集群臣在府衙议事,徐悠、赵国强、章斐等心腹将领与文官齐聚一堂,众人围绕如何应对崇祯的调令、是否挽留刘玄初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有人提议以“羟县民政离不开刘玄初”为由上书朝廷请求留任,也有人建议派人暗中阻挠调令执行,可议来议去,终究因“君命难违”而束手无策,最终只有刘玄初的调令率先抵达营州。

七月二十日清晨,刘玄初身着便服收拾行囊准备启程,他站在营州府衙的庭院中,望着熟悉的飞檐斗拱与墙外的练兵场,眼中满是不舍。

在圭圣军的两年,是他人生中最畅快淋漓的两年,这里有信任他的谭威,有并肩作战的同僚,更有敬他爱他的百姓,每一处都让他难以割舍。

但他早在之前政务西安时,便与吴三桂阴差阳错的有了交际,在他看来,吴三桂身处京城中枢附近,深得崇祯皇帝的信赖,还掌控着装备精良的新军,未来的发展空间远比在边地的圭圣军更大,更有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前往吴三桂帐下辅佐。

此前他也一直通过书信与吴三桂保持往来,信中详细介绍了圭圣军的治军理念、训练方法与战力情况,字里行间满是对这支军队的赞赏。

谭威虽对刘玄初的离去满心不舍,却也尊重他的个人选择,特意准备了厚礼,百两黄金、两匹上等丝绸以及十匹从西域购入的良驹,还让刘玄初自行挑选招募二十名精锐骑兵,快马护送其一行南下。

这支队伍一路晓行夜宿,途经河东县时,眼前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此地地处黄河支流交汇处,河道纵横交错,大小商船首尾相接,帆影林立,船家的号子声与商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岸边的市集更是繁华异常,绸缎庄、酒楼、粮铺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不过当地也有不和谐的音符,盗贼活动颇为频繁,这些盗贼多是因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却也坚守着“只劫财不伤人”的不成文规矩,每次作案只取部分财物便罢手,从不滥杀无辜。

官府虽也曾多次组织兵力围剿,却因盗贼熟悉地形、行动迅捷而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也只能无奈默许这种状况存在,只要不闹出人命官司,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其发展。

七月二十五日深夜,原本星月皎洁的天空突然被乌云迅速吞噬,狂风呼啸着席卷大地,紧接着倾盆暴雨从天而降,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在屋顶瓦片与地面石板上,发出“噼啪噼啪”的巨响,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

这场暴雨整整持续了三个时辰没有停歇,导致流经此地的定河水位急剧暴涨,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断木与杂物奔腾而下,如一条咆哮的巨龙,河岸边的芦苇与灌木被冲刷得东倒西歪,不少低矮的河滩已被完全淹没。

刘玄初一行抵达河东县后,径直入住了城中的确山驿站,他清楚的明白出门在外多结善缘的道理,刚安顿下来便取出十两银子,找到驿站驿丞马欢笑着说:

“马驿丞,一路劳顿,烦请多关照,这点薄礼还望笑纳。”

马欢见刘玄初出手阔绰,又言语谦合,顿时眉开眼笑,连忙收起银子:

“刘大人客气了,您放心,小人这就给您安排最好的单独小院,保证清静舒适。”

说罢便亲自引着刘玄初一行前往后院的独立小院,院内不仅有三间整洁的正房,还有一个小厨房,方便随从打理饮食。

傍晚时分,随从在小厨房中生火煮羊肉汤,浓郁的肉香很快飘散开来,引得隔壁房间的人苹苹探头。不多时马欢便提着一坛好酒前来拜访:

“刘先生,闻着您这儿的肉香,我这酒虫都被勾出来了,特来叨扰一杯。”

刘玄初连忙邀请他进屋入座,刚斟上酒,同在此借宿的新军河东县南所参军何斌也闻香而来,他笑着拱手道:

“在下何斌,听闻有好酒好肉,冒昧前来蹭食,还望刘先生莫怪。”

刘玄初见何斌身着新军军服,气质爽朗,便热情地邀他一同入席。三人围坐在桌旁,桌上摆着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几碟佐酒小菜,马欢打开酒坛,醇厚的酒香四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