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科幻>四合院:从工伤开始的逆袭> 第930章 震惊的三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0章 震惊的三组(2 / 2)

张工扒着车窗,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把抢过电报,手指头在“特等奖”三个字上摸了又摸,突然一拍大腿:“好小子们!真给我长脸!”他抹了把脸,不知是汗还是别的,“快上车!我跟你们去局里,我要亲眼看看这电报是不是真的!”

吉普车里挤了五个人,土样撒了一路,张工的笑声比发动机还响。路过二组办公室时,正撞见二组的人捧着模型出来拍照,见他们这阵仗,组长赵磊扬着下巴喊:“哟,三组的,方案被退回来啦?也是,你们那方案……”

“我们去北京领奖!特等奖!”老李探出头,把电报拍在他面前。

赵磊脸上的笑僵住了,手里的模型“啪”地掉在地上,零件摔得七零八落。二组的人都愣在原地,看着吉普绝尘而去,半天没人说话。

局里更是炸开了锅。局长亲自在门口等着,握着王干事的手不放:“我就知道你们能行!上次评审会我就跟部里的同志说,三组这方案看着土,可接地气!能真能让山坳里的麦子喝饱水!”

办公室的人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小周被围在中间,唾沫横飞地讲他们怎么在山坳里蹲了三个月,怎么在暴雨天跟着水流测走向,怎么被老乡笑“城里来的傻小子”;赵大姐红着眼圈,跟人说老李为了测数据,摔下土坡崴了脚,还瞒着不说;王干事则被记者围着,手里捏着那份改得密密麻麻的原稿,指给他们看哪处是半夜在煤油灯下改的,哪处是听了放羊老汉的建议改的。

张工蹲在角落,翻着他们的原始数据记录,突然抹了把脸,对凑过来的年轻技术员说:“学着点!搞农业的,来不得半点花哨,得把脚扎在泥里,才能长出金麦穗。”

傍晚时分,消息传到了三组蹲过的那个山坳村。村长敲着铜锣在村里喊:“老少爷们!城里来的三组同志,他们那灌溉方案得全国奖了!要去北京领奖喽!”

正在晒谷场打麦子的老乡们都停了手,直起腰往村口望。放羊的老汉把鞭子往地上一戳:“我就说那几个娃能成!他们听我讲的老渠走水法子,真记在本子上了!”

蹲在地上拾麦穗的媳妇们拍着手笑:“怪不得那阵子天不亮就听见他们在渠边敲敲打打,原来是真干事儿啊!”

暮色漫上来时,吉普车载着三组的人往回赶。车窗外,山坳里的新渠泛着水光,刚浇过的麦田绿得发亮。王干事看着那片绿,突然说:“等从北京回来,咱再去山坳里看看,看看麦子长得咋样。”

“对!”小周接话,“让老乡们也摸摸那奖状!”

赵大姐把毛线活拿出来,这次没戳到手:“我得给奖状做个套,红绸子的,喜庆。”

老李吧嗒着烟锅,烟圈飘出窗外,混着田埂上的麦香:“到了人民大会堂,可别紧张得说不出话。”

张工从后座探过身,拍了拍每个人的肩膀,最后说:“咱三组,行!”

车在土路上颠簸,车灯劈开暮色,照亮前方的路。车里的笑声混着发动机的轰鸣,像支没谱却热闹的歌。他们或许还是会紧张,会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差点绊倒,会在记者镜头前说不出整话,但此刻,握着那份浸过汗、沾过泥、改得卷了边的方案原稿,他们心里踏实得很——这奖,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是蹲在泥里、泡在雨里、听着老乡的话,一点点熬出来的。

远处的村庄亮起了灯,像撒在黑夜里的星子。三组的人知道,这不是结束,是开始。等领了奖,还得回去,回那山坳里去,看着新渠里的水,浇出一茬又一茬的好麦子。这才是他们最想做的事,比任何奖状都实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