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穿越>太空流浪从手搓飞船开始> 第36章 (第214章 )林轩的奇妙“超光速初体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第214章 )林轩的奇妙“超光速初体验”(1 / 2)

36.1快子隧穿通道的发现与适配条件敲定

白渊客的金芒轻轻晃了晃,语气里多了几分提点:“你再往航速上琢磨琢磨,这效应的潜力可不止解决传输问题这么简单。”

此时,白渊客把快子隧穿的门道说得透彻又实在,句句都点在关键处,让林轩听得心潮澎湃,手指飞快在屏上记录实验数据,嘴里不停自言自语:“之前还估计,要是能把这种能量传输方式用到航速相关研究上,说不定能突破到光速的70%以上,现在有了快子隧穿效应,说不定还真能成!”

林轩说着,手指在泛着冷蓝微光的全息屏上顿住,没急着在实验报告上落笔,反而抬手调出快子穿透金属片的微观轨迹回放。

屏内银白光束如细针般一闪而过,他眉头微蹙,指尖点下“0.5倍速”,光束放缓后,能清晰看到快子在5毫米金属片边缘稍作卡顿,周围的物质原子能量轨迹也泛起细碎波纹。

“光定频、定向就够了?”他喃喃自语,转身走到中央半环形实验台旁,实验台表面嵌着细密的感应纹路,此刻正亮着淡绿微光。

他拿起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星核源晶碎片,指尖传来冰凉触感,晶核内部的晶格纹路在台灯光线下隐约透着银辉,“星核源晶能稳频率,定位器能指方向,可快子隧穿时,这些细碎的原子波纹肯定会干扰它,就像风里射箭,总会偏一点。”

话音刚落,他目光扫过实验台左侧的负物质储存罐,罐身是暗灰色合金材质,高约半米,罐口连接着银色导管,导管末端装着量子流量阀,Rob1号正静立在罐旁,银色机械臂微微抬起,随时等候指令。

林轩眼前骤然一亮,快步走过去,指尖在储存罐的控制面板上轻点:“Rob1号,调取负物质能量特性数据,同步对比快子隧穿参数,重点看负物质与原子干扰的中和率。”

“指令接收,正在调取数据。”Rob1号的电子音清晰响起,机械臂末端的传感器亮起红光,扫过储存罐表面,全息屏上随即弹出两组叠加的数据曲线。

蓝色是快子隧穿时的干扰波动,紫色是负物质的中和能量曲线,两者交汇时,蓝色曲线明显平缓下来。

Rob1号适时报告,“数据显示,负物质与快子能量配比1:9时,原子干扰中和率可达98.7%。”

“1:9?先按这个来。”林轩下达指令。

Rob立刻调整装置,先将星核源晶固定在快子发生器的校准卡槽里,卡槽周围的环形指示灯立刻亮起,从红色慢慢跳至绿色,“星核源晶校准完成,频率3.5x101?hz”的提示音随之响起。

接着Rob1号操控定位器,将激光瞄准线对准金属片中心,定位器顶端的红点稳稳落在目标上,误差显示“0.001毫米”。

最后,它转动负物质导管的流量阀,并同步播报:“负物质注入量0.1l,配比1:9,与星核源晶频率协同适配中……适配完成。”

一切就绪,林轩退回操作台旁,按下红色启动按钮。

快子发生器顶端的星纹骤然亮起,从淡银渐变成亮白,一道银白快子如离弦之箭射出,途经负物质区域时,周身隐约裹上一层极淡的灰雾,直奔5毫米金属片而去。

可快子刚接触金属片,全息屏上的能量曲线就抖了一下,损耗率跳到0.05%,比预期高了不少。

“中和率还是不够。”林轩皱了皱眉,没停设备,而是让Rob1号微调负物质配比:“Rob1号,将负物质配比调整为1.2:8.8,同步监测中和率变化。”

“配比调整完成,当前中和率99.2%。”这次再启动,快子穿透时依旧有细微卡顿,损耗率0.04%。

林轩又让Rob1号把星核源晶频率微调0.0毫米,内壁泛着极淡的能量涟漪,像一条被无形之力撑开的“微管”,转瞬又隐入虚空,肉眼完全无法捕捉,只有意识流还残留着一丝冰凉而稳定的共鸣。

另一边,白渊客的金芒本在缓慢游走,此刻也骤然顿住,金芒触须轻轻颤动,像是感知到了熟悉却又陌生的能量信号。

也是在那同一瞬间,金芒触须仿佛“撞”进了一道无形的场域,触须末端的光丝被轻轻“托住”,顺着一条极窄的路径微微延伸,场域内壁传来与快子同源的超光速能量波动,转瞬又恢复平静,只留下金芒触须上还在微微闪烁的光粒。

两人几乎同时看向金属片方向,白渊客的金芒忽明忽暗,能量波动里满是思索的凝重,金芒还不时扫过全息屏上的实验数据,像是在翻找记忆深处的碎片。

林轩没敢打扰,只是凝神感知那丝细微的存在,脑海里反复回放刚才那道银灰色光痕的轮廓。

过了足足半个万象分钟,白渊客的金芒突然爆发出一阵明亮的光,意识传声里满是豁然,还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激动:“老夫想起来了!这不是偶然形成的能量场,是‘快子隧穿通道’!老夫终于想起这个五级文明的科学概念,当年接触时只匆匆记了个大概,哈哈哈哈!”

“快子隧穿通道?!”林轩猛地拔高声音,眼里瞬间亮得惊人,快步走到白渊客的金芒旁,语气里满是兴奋,“好家伙!闹了半天这玩意儿还有正经的科学说法!我刚才还琢磨呢,这瞅不见摸不着的玩意儿到底是个啥,没成想居然是五级文明才有的学问,真是长见识了!”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感知到这道通道。

它本身的能量频率与常规物质差异极大,且直径仅约0.毫米;三、负物质与快子能量注入比例为1.2:8.8,需与星核源晶校准后的频率同步协同适配,适配完成后可形成符合五级文明理论的快子隧穿通道,通道边界误差≤0.毫米,完全符合稳定隧穿的要求。

第7120个万象日,快子隧穿效应的核心适配条件测试全部完成。

36.2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的设计与制造

林轩将星核源晶、定位器与负物质注入组件组合,搭建出简易的“快子隧穿适配装置”,接入快子发生器启动测试。

快子从供能舱出发,经装置校准频率、定位路径,负物质同步按比例注入并与星核源晶频率协同,中和沿途物质原子干扰、撑起稳定隧穿通道,随后快子瞬间隧穿至目标反应区,能量损耗率仅0.08%,路径偏差0.hz,也能第一时间捕捉。

右手则悬在操控面板上方,目光死死锁着快子与负物质的螺旋流数据,一旦轨迹密度稍有偏移,便立刻微调能量注入阈值,把紊乱掐在苗头里。

三个万象月后,快子负物质混合引擎终于研制完成,各核心模块调试达标,很快便与实验舰完成精准对接,各项参数复核无误,首次试航测试已准备就绪,即将启动。

这台搭载在实验舰尾部的引擎,高约8米、直径5米,呈圆柱形,通体嵌银白与淡金交织的能量纹路,核心是半人高的星核源晶主晶,澄澈晶体内泛着淡金光流,底部与实验舰合金基座紧密贴合,顶部粗如手臂的能量输出管,与实验舰动力系统无缝衔接,实时显示能量传输速率。

36.3首次试航中的超光速突破与惊奇体验

各组件就绪,林轩坐在主控台,目光紧盯着实验舰三维模型与能量监测屏:“Rob1号,启动实验舰引擎,按预设参数注入星核源晶能量、调控负物质稳流,待快子与负物质形成稳定螺旋流并完成频率适配后,重点捕捉隧穿效应信号,实时同步快子轨迹密度与能量波动数据,实验舰顺势进入试航阶段。”

毕竟是首次实验,没人能打包票一定成功,快子与负物质的协同、星核源晶的定频精度,哪怕有一丝偏差,都可能让快子隧穿效应迟迟不显现,能不能成,还得看实际运转的结果。

“指令接收,实验舰引擎启动,星核源晶能量注入正常,负物质配比稳定在1.2:8.8,快子轨迹逐步成型,当前航速0.5倍光速,各模块参数无异常。”Rob1号电子音刚落,实验舰尾部引擎亮起银白光,稳稳驶向无时空概念的虚无世界,能量监测屏上,快子轨迹呈规整银线,平稳向前延伸。

林轩俩眼死死盯着屏幕,指尖就悬在操控键上没敢落,急着叮嘱:“先稳住当前航速!重点盯紧快子跟负物质融得咋样了,还有星核源晶那频率,半点都不能松!偏差,那是半分都不许有,绝不能出岔子!”

此刻快子轨迹虽稳,却仍未与负物质彻底形成协同,隧穿效应的信号更是毫无踪迹,没人能确定后续能否顺利触发。

又过片刻,监测屏显示快子与负物质开始缠绕成螺旋流,星核源晶能量波也逐步融入其中,林轩果断下令:“微调星核源晶频率,偏差控制在0.0002hz内,强化快子与负物质的能量协同!”

就在频率微调完成的瞬间,监测屏上的能量曲线骤然剧烈波动,快子轨迹密度骤增,与负物质、星核源晶能量彻底融合,快子隧穿效应终于触发!

紧接着,一道奇特的通道随效应自然显现,牢牢裹住实验舰尾部动力输出端,并随舰体向前延伸。

入口并非实体形态,更像一片能量被轻轻拧转而成的倒悬螺旋漏斗,边缘跳动着人眼无法感知的负色能量光谱。

监视器前,林轩微微前倾身体,目光死死锁定画面。这是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完整的快子隧穿通道,那片倒悬的能量螺旋仿佛有生命般缓缓流转,负色光谱在黑暗中若隐若现,让他瞬间忘了言语,只剩满心惊叹:\"太壮观了……这就是隧穿通道的真实模样,比所有理论推演都震撼。\"

一旁的白渊客只是淡淡扫了眼屏幕,淡金能量体在空气中轻轻浮动,语气平静得像是在看日常景象:\"不过是常规的快子隧穿入口形态,高维战舰跃迁时比这复杂百倍的通道也随处可见。\"

话虽如此,他还是抬手在空气中一点,为林轩标注出画面中的关键能量流动:\"你看螺旋中心的能量密度变化,还有边缘负色光谱的跳动频率,这些都是通道稳定的重要指标。\"

此时,快子隧穿通道内壁是亿万根快子凝聚而成的发光银丝,以超光速缠绕滑动,裹挟着高于听觉上限的能量尖啸。

整个通道无任何实体,通体是流动的能量膜,泛着镜面般的能量光泽,却反射着肉眼无法察觉的时间切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