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江生态文化长廊的建设工地上,日夜不停的轰鸣声曾是江泉新生的号角,是这座城市告别旧貌、拥抱绿色的象征。然而,发展的道路从未平坦,尤其是在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施工过程中,潜藏的风险总在不经意间露出獠牙。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拔地而起的景观和日渐清澈的江水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如同潜伏的暗礁,重重地撞上了江泉这艘奋力前行的航船。
那是一个周五的傍晚,夕阳给雾江水面镀上一层金色,工人们正准备换班。突然,在项目三标段,一段正在进行水下基础施工的围堰区域,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和操作失误,一小段围堰发生局部渗漏,导致部分含有高浓度悬浮物的施工泥浆水短时间内溢入了雾江主河道。浑浊的泥浆带在清澈的江水中迅速扩散,形成了一条触目惊心的“黄龙”。
尽管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进行封堵和清理,但这一过程已被对岸几名正在拍摄夕阳的市民用手机清晰地记录了下来。视频中,浑浊的污水与周边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拍摄者愤慨的解说词更是极具煽动性:“看看!这就是投资几十亿的生态工程!治污工程自己就在制造污染!这就是做给我们看的表面文章!”
当晚,这段视频被上传到本地热门论坛和几个短视频平台。在“环保”、“政府工程”、“形式主义”等敏感标签的助推下,视频如同病毒般扩散。经过一些网络账号的剪辑和夸大其词的解读,事件迅速发酵。
“雾江治理是骗局!”
“纳税人的钱打了水漂!”
“生态长廊变污染长廊!”
各种尖锐的质疑、愤怒的批评乃至恶意的揣测,如同滔天浊浪,在网络上汹涌澎湃。舆情监测系统的警报声尖锐地响起,值班人员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晚上八点,秦风刚结束与省里一个工作组的晚餐会谈,坐进车里准备返回住所。秘书杨小波的手机急促地响起,接听后,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他转身对后座的秦风低语:“市长,出事了。雾江项目三标段施工泥浆水泄漏,视频在网上炸锅了,舆论对我们非常不利。”
秦风眉头紧锁,立刻接过手机,快速浏览了几个主要平台的热帖和视频。网络上情绪激昂,质疑声浪一波高过一波。他沉默了片刻,眼神锐利。司机轻声问:“市长,回住所吗?”
“不!”秦风斩钉截铁,“立刻去市政府办公室!通知刘玉凤副市长、张伟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郑强部长、环保局、水务局、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半小时后紧急开会!另外,立刻让市政府官网和官微准备发布一条简短声明,核心内容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反映的雾江项目水质问题,已第一时间成立调查组赶赴现场核查处置,并将及时向社会公布真实情况。态度要诚恳!”
这道指令清晰而果断。没有选择回避、拖延或试图“压热搜”,而是选择了最直接、也最具风险的应对方式——第一时间公开回应,主动介入。这无疑是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赶往办公室的路上,秦风分别给周海洋书记和在外省开会的刘玉凤打了电话,简要通报了情况和自己的初步应对思路。周海洋指示:“情况紧急,原则同意你的方案。要沉着应对,尊重事实,透明处理,引导舆论。市委全力支持。”刘玉凤也表示将尽快了解详情,远程配合。
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灯火通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面色紧张地赶到会场。网络上的负面评论仍在持续发酵,甚至开始出现针对秦风个人和市政府班子的攻击。
秦风没有浪费时间安抚情绪,他开门见山,语气沉稳而有力:“事情已经发生,恐慌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有三点:第一,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减少环境影响;第二,彻查原因,追究责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坦诚沟通,挽回公信力!”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