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武侠>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 第562章 神农后裔携秘种,同心耕织富平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2章 神农后裔携秘种,同心耕织富平阳(2 / 2)

“这旱稻的米粒比普通大米更饱满,煮出来的饭也更香!”钱掌柜煮了一锅新米饭,盛给众人品尝,“而且产量确实高,这一亩地收了足足六石米,比普通稻种多收两石还多!”

消息传出,平阳府的农户们纷纷前来申请种植秘种。陈文瀚与姜伯商议后,决定在平阳府各县推广旱稻、耐寒麦与高产粟,并组织农艺培训班,由姜伯与钱掌柜亲自授课,确保每个农户都能掌握种植技巧。

巴图从草原赶来,看到试验田的丰收景象,当即决定从平阳府引进旱稻种,在草原的低洼地带试种。“若草原也能种出粮食,牧民们就不用再担心雪灾与旱灾了!”巴图握着姜伯的手,激动地说,“姜伯,您真是草原的恩人,也是天下百姓的恩人!”

姜伯笑着摇头:“老朽只是做了先祖该做的事。只要天下百姓能吃饱饭,老朽就算走遍天涯海角,也心甘情愿。”

九月秋收时节,平阳府的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耐旱麦的麦穗颗粒饱满,高产粟的粟穗金黄饱满,农户们忙着收割、脱粒、晾晒,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通和集市的粮铺里,新收的粮食堆成了小山,百姓们争相购买,有的还将新米送给亲朋好友,分享丰收的喜悦。

为了庆祝秘种推广成功,平阳府举行了盛大的“丰收节”。城南的打谷场上搭起了戏台,百姓们自发组织了舞龙、舞狮表演;姜伯被请上主位,陈文瀚亲自为他斟酒,感谢他为平阳府带来的秘种与种粮技术;农户们则将新收的粮食做成各种美食,有旱稻饭、麦饼、粟粥,还有韦小宝用新米做的糖糕,摆了满满一桌子,邀请全城百姓免费品尝。

马可带着欧洲商团的成员也赶来参加丰收节,看到田野里的丰收景象与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忍不住感叹:“中原的农耕文明真是博大精深!这神农秘种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更让百姓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这种‘以民为本’的理念,值得欧洲学习。”

卡文迪则与姜伯探讨起中西农艺的结合:“西洋的化肥与温室技术,若能与神农的秘种、中原的农艺结合,定能让粮食产量再上一个台阶。以后,我们可以在平阳府建一座农艺学院,专门研究与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

姜伯欣然同意:“先祖说过,‘学无止境,艺无国界’,只要能让百姓吃饱饭,任何好技术都该学习。老朽愿意留在平阳府,协助你们建立农艺学院,将神农的种粮心法与中西农艺结合,传给更多的人。”

当晚,丰收节的篝火晚会在打谷场上举行。百姓们围着篝火,吃着美食,唱着歌谣,有的还拉起姜伯与陈文瀚跳舞。月光洒在金色的打谷场上,与篝火的光芒交相辉映,映照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温暖而明亮。

陈文瀚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姜伯带来神农秘种,到众人同心协力克服蝗灾,再到如今的丰收盛宴,每一步都离不开“同心”二字。他想起《神农秘种录》开篇的“民为邦本,食为民天”,突然明白,平阳府的繁荣,不仅在于商路的通达,更在于百姓能安居乐业,能吃饱穿暖。

姜伯走到陈文瀚身边,递给他一碗新煮的粟粥:“陈帮主,尝尝这粟粥,这是老朽用高产粟煮的,又香又糯。”

陈文瀚接过粥碗,喝了一口,暖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底。他望着远处的万宝楼与通和集市,又看了看眼前的田野与篝火,轻声说:“姜伯,您看,这就是平阳府——有商路的繁华,有农田的丰收,有百姓的欢笑。以后,我们还要让这繁华与丰收,传遍天下,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姜伯点头,眼中满是欣慰:“会的。只要我们守住先祖的初心,同心协力,天下百姓都会过上好日子。”

月光下,青铜古钟静静地立在清凉寺遗址旁,钟身的梵文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见证着这场丰收的盛宴,也在祝福着平阳府的未来。陈文瀚知道,神农秘种的推广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好种子、好技术在这里生根发芽,还会有更多的人因这份同心与坚守,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而平阳府,也将继续以“商通四海,农兴天下”的姿态,成为天下百姓心中的乐土,成为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通和集市的灯火渐渐亮起,与田野里的篝火交相辉映,构成了平阳府最动人的夜景。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商贩们的吆喝声、孩童们的嬉闹声,交织在一起,谱写出一曲关于丰收、同心与希望的乐章,在孟夏的夜空中,久久回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