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玄幻>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第652章 第六日·数据闭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2章 第六日·数据闭环(2 / 2)

叶之澜这时提着一个篮子走过来,里面装着水果和点心:“孩子们,休息一下吧,已经忙活一上午了。”她把水果分给孩子们,“你们的观察记录做得很详细,下午我们还要测量大豆苗的根系生长情况,还要检查湿度报警器的运行状态。”

叶澜咬了一口苹果,看着试验区的大豆苗和艾草:“妈妈,我们可以给湿度报警器加一个远程提醒功能吗?这样我们不在田里的时候,也能知道土壤湿度的变化。”她看着萧凡,“我昨天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了远程控制的APP,我们可以把报警器和手机连接起来。”

萧汀立刻附和:“对!这样如果湿度超过阈值,爸爸的手机就能收到消息,我们就能及时赶来浇水或者排水了!”他放下苹果,拉着萧凡的手,“爸爸,我们下午就改造报警器吧,我可以帮忙接线!”

萧凡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们的想法非常好,远程提醒功能能让我们的预警系统更完善。”他看着孩子们,“远程连接需要用到物联网模块,我车里刚好有备用的,下午我们就动手改造。”

下午的阳光有些强烈,叶之澜在田埂上搭了一个简易的遮阳棚,萧凡把湿度报警器从竹竿上取下来,放在遮阳棚下。叶澜和萧汀围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萧凡打开报警器的塑料盒,露出里面的旧手机、导线和电池:“我们要把物联网模块和手机连接起来,这样手机就能实时发送数据到我的手机APP上。”

他拿出物联网模块,给孩子们讲解:“这个模块就像一个小小的信号发射器,能把湿度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我的手机就能收到实时提醒。”他把模块递给萧汀,“汀汀,你帮爸爸把模块固定在盒子里,注意不要碰到导线。”

萧汀接过模块,小心翼翼地用胶带把它固定在盒子内侧,动作认真又专注。叶澜则拿着手机,按照萧凡的指导,下载对应的APP,然后进行配对:“爸爸,APP已经下载好了,怎么配对呀?”

“你把手机靠近模块,然后按一下模块上的配对键。”萧凡指导道,“配对成功后,APP上就会显示实时的湿度数据了。”

叶澜按照爸爸的话操作,很快,手机APP上就跳出了试验区的土壤湿度数据:“配对成功了!现在湿度是26.5%!”她的小脸上满是兴奋,“我们还可以设置报警阈值,超过80%就发送提醒!”

萧汀也凑过来看:“姐姐,我们可以设置多个提醒吗?比如湿度低于20%的时候,也提醒我们浇水?”

“当然可以。”萧凡笑着说,“我们可以设置上下两个阈值,低于20%提醒浇水,高于80%提醒排水,这样就能全方位保障稻苗的生长环境了。”

就在这时,萧汀突然指着手机屏幕:“爸爸,对照区的湿度怎么比试验区低了?”他指着APP上的数据,“试验区26.5%,对照区24.2%!”

萧凡立刻拿出土壤湿度传感器,去对照区测量:“确实低了2.3%,可能是因为对照区没有大豆和艾草的覆盖,水分蒸发得更快。”他看着孩子们,“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大豆和艾草不仅能防治虫害,还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

叶澜立刻在观察册上记录:“14:30,试验区土壤湿度26.5%,对照区24.2%,大豆-艾草共生系统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她抬头看着萧凡,“爸爸,我们可以做一个水分蒸发速率的对比实验,测量两个区域每天的水分蒸发量。”

“这个想法很好。”萧凡点点头,“我们可以用两个相同的蒸发皿,分别放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倒入等量的水,每天测量剩余的水量,就能算出水分蒸发速率了。”他看着孩子们,“明天我们就开始这个实验,澜澜负责记录数据,汀汀负责每天测量水量。”

姐弟俩齐声答应,眼里满是期待。叶之澜看着他们,笑着说:“你们现在已经能自己设计实验、发现问题了,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她递给萧凡一条毛巾,“忙活一下午,快擦擦汗吧,报警器改造成功了,我们也该去测量大豆苗的根系了。”

萧凡接过毛巾擦了擦汗,带着孩子们来到大豆苗田埂边。他拿出一把特制的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开大豆苗根部的土壤:“测量根系要注意不要损伤根系,我们用尺子测量主根的长度,再数一下侧根的数量。”

叶澜蹲在旁边,手里拿着尺子,等萧凡把根系挖出来后,立刻测量:“主根长12.5厘米,侧根18条!”她把数据记在观察册上,“3天前主根长8厘米,侧根12条,生长速度很快!”

萧汀则用放大镜看着根系:“爸爸,大豆苗的根上有很多小疙瘩!”他指着根系上的根瘤,“这是什么呀?”

“这是根瘤菌,是大豆的好朋友。”萧凡解释道,“根瘤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大豆生长需要的氮肥,而大豆则给根瘤菌提供营养,这就是共生关系。”他看着孩子们,“艾草的根系能分泌抗菌物质,减少土壤里的病原菌,同时还能促进根瘤菌的生长,所以大豆苗的根系长得这么好。”

叶澜立刻在观察册上写下“根瘤菌”三个字:“爸爸,我们可以测量根瘤菌的数量吗?看看试验区和单独种植的大豆苗根瘤菌数量有没有区别。”

“当然可以。”萧凡笑着说,“我们可以取样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根瘤菌的数量和活性。”他看着孩子们,“这就是科学探索的乐趣,不断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得出新的结论。”

夕阳西下时,全家已经完成了所有的测量和记录工作。叶澜把观察册整理好,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萧汀则把今天采集的样本小心翼翼地放进标本盒里,包括一只七星瓢虫、几只稻飞虱,还有大豆苗的根瘤样本。

萧凡坐在田埂上,看着夕阳下的稻田,手里拿着今天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试验区的稻苗长势喜人,大豆苗和艾草形成了一道绿色的屏障,湿度报警器在田埂上立着,像一个忠诚的卫士,而两个孩子正蹲在田埂边,小声讨论着明天的实验计划。

“今天的实验数据很完整,已经形成了数据闭环。”萧凡看着叶之澜,“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他们不仅能准确完成测量和记录,还能主动提出新的实验想法,甚至考虑到了环保和系统优化的问题。”

叶之澜坐在萧凡身边,看着孩子们的身影:“这都是你的功劳,你总是耐心引导他们,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她靠在萧凡肩上,“我觉得,我们的实验不仅是在探索稻田防护的新方案,更是在培养两个孩子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这比任何实验成果都更有意义。”

萧凡点点头,目光落在孩子们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