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去应是以贝壳磨成,书生禁不住提箸夹了一枚那盘中的“蛋”。老人注意到了书生的举动,伸手提示他要小心,书生经他提醒,不免放慢了动作,以汤匙轻轻磕开了蛋壳,谁知那蛋壳甫一破裂,便窜出小小一簇蓝色火苗,燃烧不多时便自行熄灭了,露出蛋壳中一只“小小雏鸟”。书生见那“雏鸟”通体酱色晶莹,肉香扑鼻,便用筷子轻轻挑出放入嘴里,这“凤雏”不知道是什么做成的,入口即化,虽有肉香,却口感绵滑,令人欲罢不能,大概是有人想象书中龙肝凤髓的记述才发明了这道菜。难得如此形神兼备,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了。
杜洺澄见两人均被折服,也不敢小瞧了这一桌点心,她夹了离自己最近的一碟,那小碟上整整齐齐纵横码着三层方方正正的小条。那小条从外表看来平平无奇,和在市井之中点心铺里卖的江米条类似,也没什么扑鼻的味道,一口下去,也是平平淡淡,杜洺澄正心想,这点心他们觉得好吃大概也是因为他们也没吃过什么好的,在我看来简直是普普通通乏善可陈,她正要将剩下的半根放在自己的碟中,不再吃了,这时,忽然口中泛起一股强烈的苦味,那苦味汹涌而来,杜洺澄只好暗暗咂了咂嘴巴,谁知口腔之中进了空气更泛起了一股酸味兼一股辣味,三种味道夹杂在一起,分不清谁比谁更强,只一味争着。杜洺澄禁不住了,只好端起茶杯,她的动作同样也被老者注意到了,他连连摇手制止了她:“你若以水压制,味道只会更烈。”
杜洺澄听见老者如此说,才明白这味道便是这点心本来的味道,老人用这种怪味点心待客,却不知什么居心。杜洺澄被几样味道折磨得涕泪交流,狼狈不堪,只好以巾遮面连连擦拭。过了不多会儿,那味道才渐渐淡去,此时痛得发麻的口腔,却奇迹般地隐隐现出一股淡淡的甜味。杜洺澄惊呆了,她对厨艺并不精通,也不是什么老饕,第一次吃这种暗含好几种味道,还能渐次释放的点心,便被折服了。
老者微微一笑,“这里每一道点心都是我吃过后觉得味道不错,又苦心孤诣再研究丰富,经过了几年甚至十几年才有的,每一道都有自己的名字。”
书生早对老者满怀敬畏,听到这里忙问:“哦?愿闻其详。”
老者点点头道:“比如你吃的这道便叫做‘涅槃’。”
凤凰浴火,终于重生,却不想被我给吃了,书生想到这里心中暗笑,但口中却说:“龙肝凤髓味道也不过如此,老人家对食材的研究简直是登峰造极。”
老者听了这话心中熨帖,拈着胡子得意地笑了。
23、不瞬之舟何以渡沧江(5)
杜洺澄心想,这老者不仅费心思吃,也费心思做,甚至为每一道菜花费心血至此,恐怕平日里搜罗了不少名厨,联想到水晶楼前花笼大会献宝的场景,觉得大概这老人入会便是用这些厨师和美食去与人争长短吧。
老者又接着说,“每种菜肴都有不同的味道,都需要品尝者去体会,有人舌头灵敏,不会错过厨师设下的任何一股细微的味道,这样便可以明白厨师通过菜肴想告诉你的道理。”
杜洺澄一听,厨师做饭还要讲道理?
老者注意到各人神色疑惑,便又拈着胡须道,“厨师,在灶间忙忙碌碌,一道菜不论食材的搜罗准备,单就厨房制备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无论他费了多大的力气,他却只能通过传话、或是食客返回的盛皿才能知道吃的人是什么感受。食物是他们唯一的交流渠道,所有的味道都要承载厨师要和食客说的话,味道通过食物这条沟渠流向食客。你说它值不值得细细的品味?”
一时之间在座各人都静了下来,细细体味着老者的话。
三妹吃的那道点心虽不是乡味,但那些味道令她格外想家,老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样子汹涌到了眼前,她不可置信地眨眨眼,眼眶竟也有些湿润。
老者看着她,点点头道:“便是如此,这道点心便叫做‘乡间’。”
三妹被他瞩目有点羞涩,有点窘迫,微微低下了头。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