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亲,同你一般是个好孩子。”
杜洺澄心中忽然腾起一股异样之感。
和她一样,也许当年他也体味了同样的痛苦和矛盾,所以他要在这世间消失,因为两厢冲突的东西必然不能同时存在。
“他,当年如何了?”杜洺澄明知此问未见得能获得什么答案,仍旧急于知道一般,将目光又转向了杜琳。
杜琳也将目光擡起来,他这一年来仿佛苍老了许多,眼眸浑浊已经不复从前风采,但提及三弟他却忽然燃起心火般,眸子深处有什么在频频闪动。
144、最是难为对手处(4)
“三弟幼年被困养在内院之中,从不知围墙之外的天地,但他聪明颖悟,于武学之上造诣颇高。大哥曾说,吾辈三人之中,恐怕只有三弟能持得杜门名头,是以三弟终身则应以门主之规起居。
世间万事皆有定数,我与大哥可自由出入府宅,终于还是被三弟知道了,他曾向我探问为何兄弟三人却各有不同。我那时也听从大哥教诲,便与他说明道理。三弟虽比我小,却深明大义,他说既然杜门将中兴之则置予他肩,一人之困可换万世昌明,他是愿意的。
三弟为人一心向学,平日扑在藏书之中确实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有些道理相互贯通,他虽未亲临亲见,却能明白其中奥妙,实在是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他也曾说虽然我们可以自由行走,然则走的地方相比他在书本之中可以遨游的世界还是小了些。他甚至都不舍得用一点功夫擡头看看院外一方天地,春雨冬雪虫鸣鸟啼也不能引起他从书本中擡一擡头。
他当时很怕自己时年有限,恐怕有生之年不能看尽世间藏书,不能尽得天地大道,然而我却不能明白,那些枯燥文字又怎及得上变换的时光,鲜活的生命来的有趣?
三弟不与我辩驳,他埋首经典,果然是武功大有进益。后来父亲去世之后,大哥掌家,曾与三弟商议约人对战,方能知晓功夫进境如何。三弟初时不允,害怕因此耽误读书,但也许后来他也认识到书本刻板不可尽信,恐怕还需要与人对战方能通晓武学至理。便因此答应了大哥的要求。
那时我杜门几代式微,大哥硬是从籍籍无名的江湖游侠比起,渐渐将杜门名声又闯了出来,当时江湖之中都以与三弟比过武为荣,多少名家大宿都败在三弟手上。其时江湖传闻四起,有人说我杜门得了什么武林秘籍,也有人说我们在比武中暗施了什么龌龊手段,但即便谣言纷纷,杜门依旧在江湖中屹立不倒,三弟成为了不可战胜的中原江湖第一人。杜门武功精妙的名声也鹊起不堕。那时江湖上意欲结交的,意图拜师的简直要踏破咱们的门槛。
奇的是即便如此三弟向学之心也未曾更改,外事一概由大哥主理,他仍旧日日揣摩别派招式武功,似是入了一处别境,身与心全然不与我等相通。
那时云野七世家也曾派人来提亲,虽说婚姻大事应由长兄定夺,大哥仍旧是一再请三弟去相看,然而三弟忠心不愿因他事牵扯精力,竟然说道若能得几世至理何愁一世孤寂。
为了这件事大哥和我还颇为心焦。谁知这么一个石头般的三弟竟然被世外一位高人改变了。
彼时这位女子自海外而来,打遍中原未尝败绩,然而此人为人脱略不羁,也并不接受大哥一再相请,连我们杜门的边也不沾。后来却不知为何听说了三弟时常被困于一方小院之中,竟然为此来到了我杜门,请求见他一面。
这位海外高人武功确实高人一等,三弟也不能将她制服,不过两人比武几日相处之中,竟然令三弟对那小院之外一方天地产生向往之情。如今想来,恐怕那姑娘是个命中注定来解救三弟之人,他所渴盼的一生孤寂与至理为伴的生活终究会被这姑娘打破。从此他心中所持一切定论皆被推翻,所奉至理皆为浮云,只有这位女子所行所说才是心之所向。
三弟终于是离开了他从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