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言情>都重生了谁还当世界首富啊> 第390章 微博概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0章 微博概念(2 / 2)

拉里·佩奇再次举杯,这一次,他的感激之情发自肺腑。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陈天的保驾护航下,谷歌那简洁的搜索框,即将出现在数以千万计华夏网民的屏幕上。

酒宴在极其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送别了微醺的谷歌团队,陈天脸上的温和笑意渐渐收敛。

“谷歌自己占了40%股份,早早的引入国内算不上卖国求荣吧?”

一时间没有答案...

陈天摇了摇头不再多想,任何事儿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是非公道自有后人评说。

空想这些除了徒增烦恼毫无益处。

......

几天后,马画藤带着熬夜完成的“多维空间”产品方案,迫不及待地找到陈天。

“陈总,你看看,这是我设想的‘多维空间’!”

马画藤将一叠厚厚的文稿铺在桌上,布满血丝的双眼却透露出掩饰不住的兴奋。

“它不同于米国的blog(博客),也不同于国内论坛,更多参考的是咱们CC空间的全民空间版。

它的核心是‘即时状态’和‘关注关系’。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一句话分享自己的当下……”

陈天仔细翻阅着方案,眼中赞赏之色越来越浓。

马画藤的确是个天才,他精准地抓住了未来社交媒体的核心。

轻量化、即时性、以及基于关注链的传播。

“……”

听完马画藤描绘的宏图大计,陈天心中连连震动。

即时状态、关注关系、全民空间、一句话分享......

这不就是微博吗?

自己还没打算启动微博项目,马画藤竟然就已经先一步琢磨出来了?

当目光落在“多维空间”这个标题上时,陈天几乎可以确定:

这个产品,和他前世所熟知的微博已经相差无几。

至少在核心设计上,二者已高度接近。

仔细读完马画藤亲手撰写的产品方案,陈天不由得暗暗吃惊。

马画藤几乎已经实现了微博成熟版七成以上的功能,唯一略显不足的是社交互动部分。

仍然沿用CC空间那套逻辑,相比大成期的微博,在便捷性与多样性上还有差距。

但除此之外,他几乎把所有关键模块都想到了,并且完成了设计。

马画藤并非重生者,却能独自推演出微博的雏形,这实在令陈天感到惊讶。

他沉下心来,仔细梳理这背后的逻辑。

首先可以确定,“微博”这一形态是由Twitter奠定的,而Twitter上线于2006年。

也就是说,在眼下这个时间点,理论上全世界只有一个人知道“微博”应该长什么样——那个人就是陈天。

那么,马画藤为什么能在Twitter问世之前,就自行构想出微博的模型?

思来想去,陈天忽然意识到一个关键:

任何技术与产品的发展,都如同登山。

走在最前方的人,是在无人区中摸索自己的路。

而后来者,大多沿着前人踏平的道路前行。

只有那些领先一步、却又尚未登顶的人,才最有可能做出突破性的创新。

微博,正是论坛与博客模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成为第一个意识到这一点的人?

上辈子,博客诞生于西方,其运营模式和发展瓶颈也最先在西方出现。

因此最早意识到博客需要“轻量化”转型的,同样是西方人。

那时的华夏互联网,始终处于追随状态。

博客概念从西方引入,新浪博客模仿的是Blogger。

等到博客陷入增长瓶颈,新浪微博所参照的,也是Twitter的路径。

那时的华夏互联网企业始终走在别人已经验证过的道路上。

而这一世,陈天提前在全球社交领域抢占了先机。

正因如此,马画藤才能在这个已经领先一步的体系之内,先于西方触及博客形态的终极进化方向——微博。

对陈天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信号。

这意味着未来或许不再需要他事事点拨,团队中自然会涌现像马画藤这样的人才,主动捕捉到下一阶段的产品方向。

“非常棒!”陈天合上方案,说道:“这个产品我们必须尽快推进,它将是我们生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谷歌即将进入华夏市场,合资公司由我们主导。

这意味着,我们将掌握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当华夏用户通过谷歌搜索信息时,我们可以在搜索结果旁主动推荐:‘快来微博,关注你感兴趣的明星与好友,看看他们刚刚分享了什么状态’……”

“微博?这个名字很不错。”

马画藤没有在名字上多作纠结,反而迅速捕捉到陈天话中更深层的战略意图。

搜索加社交……他瞬间想通了其中关键,呼吸不由一滞:“我们要用谷歌的流量为‘微博’引流?”

“不止是谷歌。”陈天语气笃定:“我们的所有产品——游戏、软件、电商,未来都将与‘微博’全面打通。”

“我们要打造的,从来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交平台,而是一个以‘多维空间’为核心,串联起用户与所有服务的生态闭环。”

他稍作停顿,目光落在马画藤身上:“画藤,放手去做!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

“我希望在谷歌中文版上线那天,‘微博’已经准备好迎接洪流般的用户。”

“明白!”

马画藤重重点头,胸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澎湃力量。

他原本只构想出一款颠覆性的社交产品,而陈天却已为这个产品铺开了一张帝国级的生态版图。

带着这份清晰的蓝图,马画藤立即带领团队投入“微博”的封闭开发,争分夺秒,日夜兼程。

陈天则坐镇后方,一手协调与谷歌合资公司的建立与推进。

另一手则开始调动自身影响力,为“微博”的横空出世提前铺路预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