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营惊变
夜色如墨,浓得化不开的黑暗裹挟着商於邑的冬夜,寒风卷着雪沫子,像无数把细碎的冰刃,抽打在军营的帐幕上,发出呜呜的声响。营垒间悬挂的火把被风吹得忽明忽暗,光影在雪地与甲胄上跳跃,勾勒出肃杀的轮廓。
一道黑影如狸猫般悄然滑入军营西侧的阴影里,身形低矮,脚步轻盈得几乎听不到声响。他穿着一身与夜色相融的玄色短打,头上裹着麻布头巾,只露出一双警惕的眼睛,快速扫视着四周。巡逻的士卒身披重甲,手持长戈,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过,甲叶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寂静的营地里格外清晰。黑影屏息凝神,贴着营帐的立柱挪动,趁着两名士卒转身交接的间隙,如一道鬼魅的影子,窜向营地深处的一处营帐——那是新军将领景虎的居所。
营帐外,两名腰佩青铜剑的守卫笔直肃立,目光锐利如鹰,即便在风雪夜里,也未有半分松懈。黑影在距营帐十步外停下,缓缓抬起右手,掌心露出一枚巴掌大小的铜符,符身刻着一个遒劲的"景"字,边缘因常年摩挲而泛着温润的光泽。
守卫见状,上前一步,目光在铜符与黑影脸上反复确认,又侧身低语了几句,其中一人撩开帐帘向内通报。片刻后,帐内传来一声低沉的"让他进来",守卫才侧身让开道路,目光依旧紧盯着黑影的背影,直至帐帘落下,才重新恢复了肃立的姿态。
帐内暖意融融,与帐外的酷寒仿佛两个世界。景虎正伏案看着一卷兵书,案上的青铜灯盏燃着明亮的火焰,将他棱角分明的脸庞映照得愈发坚毅。听到脚步声,他抬头望去,见来人摘下头巾,露出一张略显稚嫩却带着疲惫的脸,正是他的远房族弟景墨。
"阿墨?你怎么来了?"景虎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察觉到不对劲——景墨此刻本该在咸阳的景府,此刻深夜出现在商於军营,定是有急事。
景墨来不及寒暄,身上还带着一路策马狂奔的寒气,嘴唇冻得发紫。他快步走到案前,左右看了看,见帐内并无他人,才压低声音道:"虎哥,我奉父亲之命,连夜从咸阳赶来,有要事相告。"说罢,他解开衣襟,从贴身处取出一枚用油纸层层包裹的蜡丸,蜡丸表面还沾着些许体温融化后又凝结的霜花。
景虎心中一沉,伸手接过蜡丸,入手冰凉坚硬。他刚要追问,便见景墨脸色凝重,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甘龙那老贼,已经联络了关中十余家老世族,包括杜挚、公孙贾等人,暗地里串通了太子府的詹事,就等着太子嬴驷登基大典之后,联名上书,奏请罢免商君,恢复旧制。"
"什么?"景虎猛地攥紧了蜡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骨节凸起如岩石,"这群老狐狸,竟如此迫不及待!"他与父亲景监皆受商君知遇之恩,景监更是商君变法路上最坚定的支持者,如今商君处境岌岌可危,他怎能不心急。
话音未落,景墨又抛出一个更惊人的消息:"更可怕的是,他们已经派人悄悄前往魏国,暗中联络魏国宗室,要伪造商君与魏国私通的书信,欲给商君扣上通敌叛国的罪名!一旦坐实,便是诛灭九族的大罪!"
"竖子敢尔!"景虎怒喝一声,猛地一拍案几,案上的青铜灯盏被震得晃动,灯油溅出几滴,落在竹简上,晕开一片深色的印记。他转身便要往外走,"此事关乎商君性命,关乎变法大业,我必须立刻去禀报商君!"
"虎哥,不可!"景墨见状,急忙上前一步拉住他的衣袖,语气急切,"父亲临行前特意叮嘱,此事需缓!商君此刻若因消息异动,调兵遣将或是派人入咸阳辩解,反而会落入甘龙等人的圈套,给他们留下'心虚作乱'的口实。父亲说,眼下最要紧的,是暗中戒备,静观其变,待摸清他们的全盘计划,再寻时机应对。"
景虎被他拉住,脚步一顿,心中的怒火与理智激烈交锋。他知道景墨所言非虚,商君在秦国推行变法十年,虽让秦国国力大增,却也得罪了无数旧贵族,如今秦孝公刚崩,新君未立,正是最敏感的时刻,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他攥着蜡丸,指腹摩挲着冰凉的蜡面,眉头紧锁,沉默半晌,最终沉重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父亲考虑周全,是我冲动了。"
说罢,他叫来心腹卫士,低声嘱咐几句,命人将景墨带到营后一处隐秘的营帐安置,严加看管,不得让任何人知晓其行踪。待卫士带着景墨离开,景虎重新拿起那枚蜡丸,目光复杂地望着帐外摇曳的火光。
帐帘被寒风掀起一角,雪沫子趁机钻了进来,落在他的脸颊上,冰凉刺骨。他站在原地,犹豫了片刻——景监让他静观其变,可商君对他恩重如山,新军更是商君一手打造的变法根基,他怎能眼睁睁看着商君陷入险境而无动于衷?
最终,景虎握紧了拳头,转身朝着商鞅的营帐走去。他知道,此事或许不能贸然行动,但必须让商君知晓这致命的危机,哪怕只是让商君早做防备,也好过毫无察觉地落入陷阱。
风雪愈发猛烈,狂风吹得营帐簌簌作响,像是有无数双隐藏在黑暗中的眼睛,正死死地窥伺着军营里的一举一动。景虎踏着厚厚的积雪,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沉重。他的身影在火把的光影中渐行渐远,融入无边的夜色里,仿佛一道孤绝的剪影,承载着整个秦国变法大业的安危。
商鞅的营帐位于军营中央的高台上,远远便能看到帐内透出的明亮烛火。帐外的守卫比别处更加森严,四名精锐士卒手持长戈,目光如炬,见景虎走来,微微颔首,并未阻拦——身为新军将领,景虎是少数能在任何时候面见商鞅的人。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