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捧着温热的青菜粥。
粥里的青菜脆嫩多汁,米油熬得绵密顺滑,本是病中最适口的吃食。
可他舌尖还残留着烤鸭皮的酥香、鸭肉的脂润,连带着清粥都显得寡淡了几分。
他偷偷瞥了眼门口,又想起方才肚子那阵胀痛,赶紧收敛心神,小口小口地喝着粥,眼神里的恋恋不舍,连一旁的鸢尾都看得分明。
“老伯,您慢点喝,粥还热着呢。”
鸢尾递过一方干净的帕子,见他喝粥时嘴角还带着几分回味,终究没忍住多嘴。
“那烤鸭虽好吃,可您这身子骨,也确实受不住。昨夜我们姑娘守到后半夜,每隔半个时辰就探一次您的体温,连眼都没合过呢。”
元老喝粥的动作一顿,脸颊又热了起来。
他活了六十余载,身为当朝丞相,自少年得志便鲜少这般窘迫。
年轻时辅佐先帝登基,朝堂上舌战群儒从未输过阵仗,如今因一根鸭腿闹得高热不退,让一个小姑娘熬夜照料,说出去怕是要成为京城官场的笑谈。
可!!!
实在是烤鸭的滋味实在太过销魂。
哪儿能怪他呢。
对!
就是烤鸭的锅!
“咳咳。”元老清了清嗓子,试图掩饰自己的走神,“姑娘心善,老夫记下这份情了。”
他喝完最后一口粥,将碗递给鸢尾,靠在床头闭目养神。
-
正午时分。
一张大红纸贴在了桃源居的门板上,墨迹淋漓,是江茉的亲笔。
“诸位客官,承蒙厚爱,桃源居开业至今,赖诸位扶持,方能立足。
本店即日起做出菜式调整,暂停供应所有热菜,专营烧烤。烤物选材新鲜,炭火慢烤,少油少盐,风味独特,望诸位品鉴。
江茉敬上。”
红纸一贴出,原本还在门口排队的客人瞬间炸了锅。
“什么?下所有热菜?”
一个穿着短打的中年汉子率先叫了起来。
他是隔壁绸缎庄的老板王贵,天天雷打不动来桃源居吃一碗红烧肉配白饭。
“江老板,您这是闹哪出啊?我天天就盼着中午这碗红烧肉,您突然下架,是要馋死我啊!”
这还怎么活??
“就是啊!”旁边提着菜篮子的老妇人也附和道,“我家老头子卧床多年,就爱吃桃源居的蒸蛋羹,说那鲜味儿足,能下饭。您这一下架,他往后可吃什么呀?”
“江老板,您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要是食材不够,我们可以等!”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男子喊道。
他也是桃源居的常客,最喜欢吃麻婆豆腐,每次都要连汤汁都拌米饭吃干净。
人群越聚越多,议论声、惋惜声、哀求声此起彼伏,把桃源居的门槛都快踏破了。
“江老板出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众人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江茉。
江茉走到门口,对着众人拱手。
“诸位客官,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桃源居的支持。此次下架热菜,并非一时兴起,实在是人力有限,饭馆地方也不大,顾及不到太多。”
她知道大伙儿有意见也是暂时的,等烧烤开始卖,只会有更多人来吃。
“江老板,红烧肉真的不能留吗?”王贵搓着手,一脸哀求,“我可以少吃点,就半碗,不,就一口!您看我这肚子,天天就惦记着您家的红烧肉,没它我吃不下饭啊!”
他说着拍了拍自己的肚皮,引得众人一阵哄笑,可笑声里满是不舍。
王贵是桃源居的老主顾了,自从桃源居开业,他几乎天天报道,每次都点一碗红烧肉,肥瘦相间的肉块浸在红亮的酱汁里,入口即化,肥而不腻,他总能吃得连碗底都舔干净。
“王老板,实在对不住。”江茉面露难色,“热菜暂时不会供应,等日后时机成熟,或许会酌情恢复。但暂时还请您谅解。”
“那……那蛋羹呢?”老妇人拄着拐杖,一步步走到江茉面前,眼眶红红的。
“江老板,我家老头子今年七十多了,年轻时打仗落下病根,胃口一直不好,就您家的蛋羹,他每次都能吃两碗,您要是不做了,他可就没吃的了,您就行行好,留一留吧。”
江茉望着老妇人泛红的眼眶,心瞬间软了下来。
往日里这位老奶奶总是在正午时分准时来桃源居,捧着食盒,只为给卧病的老伴打包一碗蛋羹。
“张婆婆,”江茉放缓语气,声音温和,“蛋羹我可以把做法教给您。您学会了,往后在家就能给张爷爷做,想吃多少就做多少,也省得您日日跑一趟。”
这话一出,不仅张婆婆愣住了,周围的客人也瞬间安静下来,随即爆发出一阵惊叹。
“江老板要把秘方送人?!”
“这可是桃源居的招牌蛋羹啊!多少酒楼想来偷师都没门路,江老板竟然愿意告诉旁人。”
“江老板也太心善了吧!”
蒸蛋也算桃源居的招牌菜了。
大部分人来吃的是肉末蒸蛋,只有少部分口味清淡的老人家吃原汁原味的蒸蛋。
可不管哪种,那都是独家菜谱啊。
外头好几个馆子盯着想要呢。
张婆婆更是激动得嘴唇发抖,浑浊的眼睛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江姑娘,你……你说的是真的?你真的愿意教我?”
“自然是真的。”江茉笑着点头,扶了扶张婆婆的胳膊,“这蛋羹做法不难,我一步步教您,您肯定一学就会。”
蒸蛋羹多简单呐。
她对身后的鸢尾吩咐道:“去拿纸笔来,再取两个鸡蛋、一小碗温水。”
鸢尾应声而去,很快就端着东西回来。
江茉接过纸笔,一边写一边讲解,声音清晰洪亮,让周围的客人也能听得明白。
“张婆婆,您记好了。做这蛋羹,关键在于调水和火候。”
“选三个鸡蛋,打入碗中,搅到蛋液起泡,这样蒸出来够嫩滑。”
蛋壳磕开瞬间,金黄的蛋液滑入碗中,澄澈鲜亮。
“然后是调水,要用温水,摸起来不烫手的温度,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蛋羹会散,少了会太硬。”
江茉将温水缓缓倒入蛋液中,一边倒一边搅拌,动作轻柔。
“搅匀之后,要把表面的浮沫撇掉,这样蒸出来的蛋羹光滑如镜,没有气孔。”
她把写好的方子递给张婆婆,又叮嘱道,“蒸好之后,淋上少许酱油和香油,味道就和桃源居的一模一样了。张爷爷爱吃清淡的,您也可以不加酱油,只滴两滴香油提味。”
张婆婆如获至宝,紧紧攥在手里,泪水顺着脸颊滑落,笑得合不拢嘴。
“江姑娘,谢谢你!太谢谢你了!你真是个大好人啊!我这就回家给老头子做,让他也尝尝我做的蛋羹!”
周围的客人看得真切,纷纷鼓起掌来,赞叹声不绝于耳。
“江老板仁心仁术!不仅菜做得好,心肠更好!”
“把这么好的方子说出来,还手把手教,这样的老板真是少见!”
“以后桃源居的烧烤,我一定天天来吃!就冲江老板这份心,也得支持!”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