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宣慰司的“镇非营”抽调一千人,乘短驳船星夜赶往运河西岸,堵住奥斯曼的陆路增援;
-飞舟队扩大巡逻范围,每天三次侦察埃及驻军和威尼斯舰队的动向,用信号弹实时传回塞浦路斯。
最关键的一步,是联络埃及的“部落联盟”。这些部落靠运河的补给站和工程活计过活,早就把大明当成“饭票”。郑明让人给部落首领送去钢刀和两洲通宝,传话说:“奥斯曼想抢运河,断大家的活路,咱得一起拦住他们。”
部落首领们果然响应。最大的贝都因人部落首领派人送来骆驼和水,说:“只要大明枪响,我们的骑兵就抄奥斯曼的后路。”他们比谁都清楚,奥斯曼掌权,他们只能当炮灰;大明在,他们才能安稳做生意。
希腊的星火:被点燃的起义火种
郑明没忘林远的嘱咐——“对付奥斯曼,得找帮手”。这个帮手,就是希腊半岛上的反奥斯曼势力。希腊人受奥斯曼统治多年,早就想独立,只是缺武器和机会。
他派去的联络人是“大明译馆”的希腊语译员,带着十箱连发铳和一张地图。地图上用红笔标出了奥斯曼在希腊的驻军薄弱点,旁边写着:“大明提供武器,你们只要在奥斯曼动手时闹事,事成后,希腊的商路归你们。”
希腊的秘密会社“圣火社”收到武器时,社员们摸着连发铳的钢身,激动得说不出话。他们以前用的是生锈的弯刀,现在有了能连发五弹的铳,底气一下子足了。社长对译员说:“告诉大明的大人,只要奥斯曼敢动运河,希腊就敢烧他们的军营!”
飞舟队悄悄帮了个忙。他们从塞浦路斯起飞,往希腊的山区空投了一批两洲产的炸药。这些炸药被圣火社用来炸毁奥斯曼的粮道,引得奥斯曼不得不从埃及调兵去镇压——这正是郑明想要的:分散敌人的兵力。
山雨欲来:最后的平静
运河上的商船还不知道危险临近。大明的“通海号”正卸下非洲的黄金,奥斯曼的香料船忙着过闸,码头工人哼着汉奥混杂的小调搬运货物。只有炮楼里的钢甲兵知道,他们的手指已经扣在了连珠炮的扳机上。
埃及总督站在总督府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移动的奥斯曼军营,又望向塞浦路斯的方向。他的书桌上摆着两样东西:苏丹送来的宝石弯刀,和大明掌柜送的望远镜。选择哪样,将决定埃及的命运,也决定运河的归属。
飞舟在夕阳下掠过运河,机翼反射的光芒像一道利剑,劈开了地中海的暮色。郑明站在塞浦路斯的炮台上,望着那道光芒,对身边的参谋说:“记住今天,万历四十年三月十六,要么让奥斯曼彻底服气,要么,就把运河变成他们的坟墓。”
夜色渐深,奥斯曼军营的篝火越来越密,威尼斯的桨帆船在远处的海面上若隐若现。一场围绕运河的风暴,正在苏伊士地峡的上空,悄然凝聚。而大明的钢炮,已经擦亮了炮口。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