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运河的血腥味还未散尽,埃及总督府的晚宴却已摆开。郑明坐在主位,面前的银盘里盛着两洲麦做的面包,而埃及总督的座位空着——三日前,这位“倒戈功臣”因“私通奥斯曼、意图复辟”的罪名,被押到亚历山大港的广场上,连同他的亲信一起伏诛。广场上的埃及人看着断头台上滚落的头颅,有人恐惧,有人窃喜,更多的人在等着看大明会给埃及一个怎样的新结局。
屠总督的深意:斩断旧根与立威
郑明从未信任过埃及总督。从他送来那封“示警信”开始,锦衣卫的密探就查清了:总督一边向大明示好,一边偷偷给苏丹写信表忠心,想在两边都捞好处。运河鏖战时,他甚至按兵不动了整整半日,直到看清战局才敢反戈。
“这种墙头草,留着是祸害。”郑明对副将说。他让人伪造了总督与苏丹的“密约”,上面写着“待大明撤军后,共分运河收益”,然后在广场上当众宣读。埃及人本就对总督截留运河分红不满,见了“密约”更是群情激愤,没人再为他喊冤。
屠刀落下时,郑明让人敲响了亚历山大港的钟楼,同时宣布:“埃及从此脱离奥斯曼,成立独立王国!”广场上先是死寂,随即爆发出欢呼——被奥斯曼统治百年,他们早就盼着这一天。郑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用一个总督的血,换埃及人对“独立”的渴望,再让他们明白,这份独立是大明给的。
扶新主:听话的盟友与暗藏的戒心
新的埃及国王叫阿里,是贝都因人最大部落的首领。他在运河鏖战时冲锋最猛,部落子弟死了三百多人,算得上“功勋卓着”;更重要的是,他大字不识几个,对大明的钢器和麦种奉若神明,只会说“听大明大人的”。
加冕仪式很简单,郑明把一顶用两洲钢打造的王冠戴在阿里头上——钢冠比金冠轻,却更坚硬,阳光下闪着冷光。“以后埃及的事,你说了算,但有三条规矩不能破。”郑明按住他的肩膀,“第一,运河主权归大明;第二,用两洲通宝交税;第三,不许跟奥斯曼和欧洲私下往来。”
阿里连连点头,甚至让人把这三条刻在了王宫的柱子上。但郑明没放松警惕:他给阿里的军队只配了普通钢刀,连发铳和火炮全由大明驻军“代管”;还让非洲宣慰司派农官“协助”埃及种地,实则牢牢控制着粮食产量。“喂饱他,但不能让他有咬人的牙。”这是林远从京师发来的嘱咐。
新国王很“懂事”。他主动把运河沿岸的三座城池“献给”大明作为“驻军地”,还让儿子去塞浦路斯的“汉奥学堂”读书——说白了,就是当人质。郑明对此很满意,赏了他十台蒸汽织布机,让埃及的羊毛能织出更值钱的布匹。
固塞浦路斯:军港与商栈的双重加固
运河鏖战后,塞浦路斯成了大明在Mediterranean(地中海)的“总指挥部”。郑明让人把原本的木石堡垒拆了,换成钢筋混凝土的“镇西营”,炮楼高度增加三丈,能俯瞰整个利马索尔港;港口入口处修了两座钢质灯塔,夜里发出的强光能照出十里远,既是导航,也是对过往船只的无声警告。
商栈扩建成了“西洋都护府”,下设“民政司”“税吏司”“译书局”,俨然一个小朝廷。民政司里,汉人官员和埃及、希腊的投诚者一起办公,用汉语和当地语言发布政令;税吏司的账本上,两洲通宝的流通量比战前翻了一倍,连街头卖水的小贩都得备着几枚找零。
最关键的是“飞舟基地”的建成。十二艘“翔鹰六号”飞舟常驻于此,机翼上涂着醒目的龙纹,每天沿着地中海巡逻。有次希腊的起义军想偷偷越过塞浦路斯去和威尼斯交易,飞舟投下的警告弹直接落在他们的船边——郑明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塞浦路斯周围百里,大明说了算。
续援希腊:喂粮与勒缰的平衡
希腊的圣火社起义军遇到了麻烦。奥斯曼调集重兵反扑,他们的连发铳快打光了弹药,粮食也所剩无几,派来的使者跪在郑明面前,说愿意“永为大明附庸”。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