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草原的晨雾中,传来一阵从未有过的轰鸣。两根锃亮的钢轨沿着大裂谷边缘向前延伸,尽头处,一台蒸汽火车正喷着白烟,拖着十节车厢缓缓驶来——这是非洲第一条“明式铁轨”,从裂谷驿站直抵东非矿场,全程五十里。郑明站在铁轨旁,看着车轮碾过钢轨发出的铿锵声,对工程师说:“钢刀能劈开荆棘,铁轨能缝合土地——这才是真正的征服。”
铁轨贯通的变局:速度与人心的牵引
火车通车那天,马赛部落的人围着铁轨惊叹不已。当看到车厢里装满的钢犁、麦种只用半个时辰就走完了以前骆驼队要走一天的路时,老首领摸着钢轨说:“这铁蛇比马快,比骆驼稳,跟着它走,饿不着。”
铁轨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
-矿场的粗钢运到裂谷驿站的时间从三天缩到一个时辰,精炼效率提高三倍;
-旅游游客能当天往返裂谷与矿场,看了火烈鸟还能参观钢炉,门票收入翻了一番;
-沿途的非洲人开始在铁轨旁搭起棚屋,卖水、卖食物,慢慢形成了新的聚落——郑明给这些聚落起名“铁站村”,派去汉人驿丞教他们识字、算数。
有个“铁站村”的少年,每天跟着火车跑,很快就学会了用汉语喊“上车”“下车”。郑明见他机灵,让他跟着工程师学开火车,半年后,这个非洲少年成了非洲第一个火车司机,胸前挂着大明颁发的“准驾牌”,比部落首领还神气。
刚果河的纵深:蒸汽船与内陆商网
刚果河上的蒸汽船队扩编到了二十艘。这些船吃水浅、马力大,能逆流冲到河流上游,船身两侧装着钢甲,防备部落的箭雨。考察队沿着河道深入内陆,在支流交汇处建起了三座“河港商栈”,用钢器、布匹换当地的橡胶、象牙和一种能提炼油脂的“黑籽”(后来被证实是石油)。
商栈的运作带着鲜明的“明式风格”:
-用两洲通宝结算,却允许部落用“黑籽”抵税(每百斤黑籽换一枚通宝);
-设“讲理棚”,由汉人和部落长老共同调解纠纷,按“大明商律”和当地习俗折中判案;
-免费给沿岸部落发放两洲土豆种,收获后用土豆能换钢针——这招让刚果河流域的土豆种植面积一年内扩大了十倍。
有个沿河部落以前靠抢劫过往商队为生,现在却成了商栈的“护卫队”——他们用护卫费换了十杆连发铳,既能保护商队,也能吓跑别的劫匪。部落首领说:“抢一次只能快活几天,护着商栈,天天有饭吃。”
摩洛哥的防线强化:直布罗陀的威慑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