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三十名汉人工匠正指挥着印度劳工夯筑地基。钢钎插入红土的声响与蒸汽起重机的轰鸣交织在一起,一座带着棱堡的石质堡垒已具雏形——这是林远授意修建的首个“大明南亚殖民区”,取名“恒安堡”,扼守着恒河与孟加拉湾的交汇处。赵成站在堡墙基台上,望着远处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加尔各答据点,对护卫队长说:“商路靠规矩,规矩靠枪杆子——这堡垒,就是规矩的最后保障。”
殖民区的选址与布局:扼喉与辐射
林远在京师的海图上圈定恒安堡位置时,特意标注了三个理由:
-控恒河入海口,商盟的织锦、香料船从此出入,可避开英国在加尔各答的盘查;
-邻近拉贾斯坦等友好土邦,遇袭时能快速获得支援;
-周边是肥沃的三角洲,可开垦两洲麦和长绒棉田,实现粮食自给。
堡垒的设计融合了大明与印度风格:主体用本地红砂岩砌筑,四角却立着汉式棱堡,炮位朝向孟加拉湾;堡内除驻军营房,还设了商栈分号、学堂分校和医馆,甚至留了片空地给印度劳工建聚居区。“要让他们觉得,这不是外来的堡垒,是能带来安稳的地方。”赵成在给林远的信里写道。
开工那天,拉贾斯坦王公派来五百名民夫帮忙,还送来十车石料。他对赵成说:“英国的堡垒是抢钱的,你们的堡垒是护商的——我们信得过。”
武装力量的部署:明枪与暗卫
恒安堡的驻军是林远从南洋水师调的三百精兵,配备了二十门轻型钢炮和百杆连发铳。他们不穿大明军服,而是着“商盟护卫队”制服,帽徽是钢犁与麦穗的组合——对外只称“保护商路的武装”。
更隐蔽的是堡内的“暗卫营”。五十名锦衣卫混在工匠和商栈伙计里,精通印度语和追踪术,专门监视英国动向和土邦的异常。有次英国探子想混进工地,刚靠近就被暗卫认出,一顿“教训”后扔回加尔各答,托马斯气得暴跳如雷,却抓不到任何把柄。
赵成还按林远的指令,帮商盟组建了“土邦联防队”。从各土邦抽调的两千名士兵,在恒安堡接受汉人教官的训练,用的是商站淘汰的旧钢枪。“他们的枪是咱给的,训练是咱教的,打起仗来,自然向着咱。”赵成对教官们说。
英国的警惕与试探性冲突
英国东印度公司很快察觉了恒安堡的威胁。托马斯派战船沿恒河而上,试图封锁堡垒的建材运输,却被联防队用钢炮击退——这些土邦士兵虽枪法一般,架炮的准头却被汉人教官练得极准,一发炮弹就击沉了英国的小艇。
托马斯又想拉拢反商盟的土邦联手袭扰,却发现那些土邦的粮仓早已空了——赵成提前让人用通宝高价收购了周边的余粮,没粮的土邦根本无力出兵。“这群波斯商人,比狐狸还精!”托马斯在日记里咒骂,却想不出破解之法。
真正的冲突发生在恒安堡竣工那天。英国雇佣军三百人突袭堡垒外围的棉田,想烧毁即将收割的长绒棉。暗卫提前报信,驻军与联防队前后夹击,用连发铳打了个伏击,英国兵丢下二十具尸体狼狈逃窜。这是大明在印度首次公开动用武力,消息传开,各土邦再不敢怀疑商盟的“护商”实力。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