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边境的“冻土驿站”,突然向哥萨克部落赠送了一批蒸汽步枪——这些枪被刻意做旧,看起来像是“奥斯曼残余势力的战利品”。驿站的亚美尼亚商人对哥萨克首领说:“听说波兰人在边境抢了你们的牧场?有了这枪,就能抢回来。”
本就好斗的哥萨克果然动了心。数千骑兵突然南下,猛攻波兰边境的要塞。波兰国王急忙向俄罗斯沙皇求援,可沙皇正忙着镇压境内的农奴起义(起义的导火索,是大明间谍散布的“农奴解放传单”),根本抽不出兵力。这场混乱,成功牵制了东欧的力量,让英国、瑞典等国无法西援。
伦敦的查理一世看着地图,发现自己陷入了三面困境:北有苏格兰暴动,南有直布罗陀危机,东有德意志被“不明军队”占领,而法国还在趁机抢夺海外殖民地。他想联合欧洲诸国对抗“共同威胁”,却发现各国早已自顾不暇——这正是大明想要的“分而治之”。
潜伏者的盛宴:伦敦的情报狂欢
英国议会的秘书办公室里,一个名叫托马斯的文员正整理文件。他看似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实则是希腊行省的孤儿,被大明情报部门收养训练,十岁就潜入英国。此刻,他正将议会关于苏格兰战事的机密决议,用隐形墨水写在《圣经》的空白页上,等待接头的威尼斯商人取走。
巴黎的沙龙里,一个自称“西班牙流亡贵族”的女人,正与法国大臣们谈笑风生。她是安纳托利亚行省的亚美尼亚人,精通法语和宫廷礼仪,总能在不经意间套出法国的军备计划。她喝葡萄酒的姿态、对艺术的见解,甚至身上的香水味,都与法国贵族无异——没人知道,她的“贵族身份”,是大明用三年时间伪造的。
这些潜伏者像毛细血管,将欧洲的脉搏实时传回大明:英国的军费缺口、法国的粮食储备、神圣罗马帝国的内部矛盾……郑海在京师收到的情报汇编,比欧洲任何一个国王的奏折都详尽。
“苏格兰暴动将持续三个月,法国会趁机进攻佛兰德斯,西班牙无暇北顾,”林远在御前分析,“此时中路明军可从科隆西进,直逼荷兰;南路拿下直布罗陀后,舰队能封锁英吉利海峡——欧洲的大门,已经向咱们敞开了。”
京师的决断:饮马塞纳河
万历皇帝看着战报,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巴黎、伦敦:“告诉赵武、李默,年底前必须饮马塞纳河,开春后进攻伦敦。记住,拿下城池后,按日本的法子办——留顺民,除顽抗,学堂要开,汉字要教,但表面上,要让他们觉得是‘欧洲人管欧洲人’。”
沈括递上拟好的“欧洲行省规划”:“已在科隆、直布罗陀设立临时官署,任用归顺的德意志贵族、西班牙教士担任副职,大明官员只负责军事和财政。等站稳脚跟,再逐步推广儒经和汉语。”
皇帝点头:“让潜伏者继续煽动欧洲内部矛盾,咱们要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吃掉他们。告诉前线将士,拿下西欧,天下就再无对手了。”
此时的科隆城头,明军正升起龙旗。赵武望着西方的落日,那里是荷兰的风车、法国的城堡、英国的海峡。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蒸汽列车的铁轨就会铺向那里,而大明的教化,将像多瑙河的河水一样,浸润这片古老的土地。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