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在大阪城的钢炉又炼废了一炉钢。工匠们哭丧着脸,说“这钢里像掺了沙子,怎么也炼不匀”——他们不知道,林远早让人给走私硫磺的葡萄牙商人“透了信”,在硫磺里掺了少量滑石粉(两洲化工坊的废料,能让钢变脆)。
“废物!一群废物!”丰臣秀吉摔了茶碗,看着窗外的雨,心里发慌。近几日,总有人说“江户城的粮够吃三年,大阪城的粮只够一年”,还有人偷偷议论“大明的钢舰,在日本海域巡逻得更勤了”。他让人抓了几个传闲话的,却堵不住悠悠众口。
更让他不安的是,德川家康突然“称病”,三个月没来大阪城朝拜。派去的探子回报:“江户城在加筑城墙,还在偷偷造刀——用的钢,看着比咱们的亮。”丰臣秀吉摸着自己的佩刀(普通铁制),第一次觉得,这刀好像没那么锋利了。
辽东的整备:筑牢防线防旁扰
辽东堡垒的“汉满营”里,新一批连珠炮刚运到。舒尔哈齐的儿子石安正带着女真士兵操练,炮口对准的是边境的假想敌。“这炮比上个月的更沉,”他摸着炮身的钢甲,对明军将领说,“是两洲新炼的钢?”将领笑着点头:“朝廷说了,辽东的甲胄要最硬,炮要最利——守好这里,比啥都强。”
林远给辽东的密令里,只字未提日本之事,只强调“加固堡垒,严查蒙古商队,确保互市三关的钢料不流入外人之手”。舒尔哈齐按令行事,带着部落青年在边境巡逻,截获了几批想偷运钢器的蒙古人,笑着说:“大明的铁,哪能随便给外人?”
互市三关的交易依旧红火,女真的皮毛换走大明的钢斧,朝鲜的铜器换走两洲的橡胶。谁也没注意,往来的商队里,混着几个“南蛮商人”打扮的人——他们是锦衣卫的探子,正借着贸易路线,把丰臣秀吉“炼钢失败、粮荒渐显”的消息,悄悄传到江户城。
两洲的配合:掐断丰臣的后路
王守仁在两洲接到林远的密电:“严禁给日本卖硫磺,尤其丰臣的地盘。”他立刻下令:“所有与日本通商的商号,需报‘两洲通商总局’备案,货物里若有硫磺,直接扣下,人送京师问罪。”
秘鲁橡胶林的采胶人,最近总在“无意”间,把“大明的钢舰又多了一艘”的消息,告诉来换橡胶的南洋商人。这些商人中有丰臣秀吉的眼线,消息传回大阪城时,变成了“大明在两洲造了十艘靖倭号,正往日本开来”——丰臣秀吉的钢炉,又炼废了一炉。
林远站在工部的窗前,望着江南造船厂的方向。那里,第三艘“靖倭号”的钢炉正烧得旺,但他知道,真正能瓦解日本的,不是钢舰的炮口,是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间的猜忌,是江户城粮仓里的抗旱稻,是石川数正腰间的硫磺钢刀,是悄悄在日本流通的“两洲通宝”。
“这只是第一步。”他在日本地图上,用红笔在大阪城和江户城之间,又画了道更粗的线,“让他们先斗起来,斗得越凶,大明的胜算越大。”窗外的月光,照在地图上的两个圈,像两只互相瞪视的眼睛——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夜深了,锦衣卫的探子已带着新的指令,登上了前往日本的船。他们的行李里,藏着更多硫磺钢短刀和抗旱稻种,还有林远亲笔写的四个字:“见机行事”。这些东西,将成为点燃日本内乱的火星,而大明要做的,只是在远处看着,偶尔添点柴——直到时机成熟,再伸手,稳稳地握住日本的缰绳。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