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我不认得(1 / 2)

五年后,南境,小禾村。

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尽,田埂上已经有了一个身影。齐三挥动锄头,动作不快,却带着一种恒定的节奏。泥土翻开,露出湿润的深色。他的手掌布满厚茧,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

日头升到头顶,他才直起腰,用挂在脖子上的布巾擦了擦汗。他走向村口那间带院子的土屋。

院门虚掩着。一个女人坐在屋檐下的纺机前,正低头调整着什么。那纺机比村里任何一架都要复杂,转动起来也更轻快。

“芸娘,你这手艺,真是神了。”邻居刘嫂端着一碗刚出锅的野菜糊,站在旁边看。“我家那台破纺车,三天两头断线。你这个,一天纺的线顶三天。”

杨莺抬起头,她现在叫芸娘。“就是把齿轮改了改,省点力气。”

“什么齿轮不齿轮的,俺们也不懂。”刘嫂把碗递过去,“尝尝,刚弄的。”

“嫂子太客气了。”芸娘接过碗。

刘嫂探头探脑地问:“说起来,你们来村里五年了,也没听你们说过以前是哪儿的人,干啥的。”

“逃荒过来的,老家遭了灾,不提也罢。”芸娘的回答和过去五年里每一次都一样。

刘嫂还想再问,院子角落里传来劈柴的动静。她看过去,一个穿着粗布衣的女人正举着斧头,干净利落地劈开一根木柴。那女人叫燕姑,平日里话不多,总是一个人默默干活。

刘嫂缩了缩脖子,干笑两声。“那我先回了,不耽误你们吃饭。”

她走后,燕姑放下斧头,走到芸娘身边。

“她又在打听。”

“村里人,没什么坏心思。”芸娘说。

齐三正好从外面走进来。“吃饭吧。”

饭桌上,一碟咸菜,一盆糙米饭,一碗野菜汤。

“今年的雨水不错,地里的庄稼长得好。”齐三夹了一筷子咸菜。

“嗯,我把纺机又改了一下,出线率能再高一成。”芸娘说。

“阿六和阿四有消息吗?”燕姑忽然问。

齐三摇了摇头。“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他们应该也找到了地方,安顿下来了。”

饭后,齐三修理着一把豁了口的锄头。芸娘在院子里晾晒草药。燕姑坐在门槛上,擦拭着一把半旧的柴刀。

这份宁静,被一声凄厉的尖叫打破了。

“救命啊!柱子!我的儿啊!”

是刘嫂。

三人同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齐三放下锄头,第一个冲了出去。

村口的歪脖子槐树下,围了一圈人。刘嫂的儿子柱子躺在地上,小腿以一个奇怪的角度扭曲着,一截白森森的骨头刺破皮肉,露在外面,血流不止。

“从树上摔下来了……”

“这腿……废了啊。”

“快去请孙郎中!”

孙郎中很快被叫了过来,他拨开人群,看了看柱子的腿,连连摇头。

“不行了,骨头都戳出来了。这腿保不住了。就算接上,人也活不成。”他转向刘嫂,“准备后事吧。”

刘嫂一听,当场瘫倒在地,放声大哭。

周围的村民唉声叹气,却没人能做什么。

齐三站在人群外,一言不发。芸娘走到他身边,拉了拉他的衣袖。

“张奇。”她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齐三身体僵了一下。这个名字,已经五年没人叫过了。

“我们救不了他。”他说。

“你能。”芸娘说,“不,是她能。”

他们的视线转向燕姑。燕姑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她蹲下身,隔着一段距离,仔细看着柱子的伤口。

“是开放性骨折。”燕姑站起来,走到他们身边,声音压得极低,“处理伤口,复位,固定。我有七成把握能保住他的腿,九成把握能保住他的命。”

“代价呢?”齐三问。

“代价是我们会被怀疑。”燕姑回答得很快,“一个普通的村妇,不可能懂这些。”

芸娘看着齐三。“我们逃出来,是为了什么?为了换个地方,眼睁睁看着一个孩子死在我们面前?”

“我们是为了活下去。”齐三反驳,“任何可能暴露我们的事,都不能做。”

“那样的活着,和在京城那个笼子里,有什么区别?”芸娘质问他。

齐三沉默了。他看着在地上哀嚎的孩子,看着几近昏厥的刘嫂,又看了看自己这双只会种地的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