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队返航的消息传回扶桑三岛,阿直岐部落的“神铁”与“仙犁”成了周边部落艳羡的对象。尤其是当北方部落用换来的曲辕犁开垦出双倍的耕地,秋收时粮仓比往年充盈三成后,一个名叫“狗奴国”的小部落率先做出了反应——他们派出了以王子“卑弥呼”为使的使团,带着精心准备的“贡品”,搭乘兴元城返航的商队,踏上了前往辽东的路途。
当这支由二十人组成的倭使团抵达兴元港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们穿着模仿中原样式却略显滑稽的宽袍(用商队换来的粗棉布缝制),头戴简陋的冠帽,捧着用藤箱盛放的“贡品”——五十斤纯度更高的红铜、二十斤粗金、一百颗珍珠,还有一张用鲸鱼皮绘制的“倭国全图”(虽粗糙,却标出了主要部落的位置)。
“外臣卑弥呼,奉狗奴国王之命,向兴元城主赵大人献上薄礼,愿为兴元城藩属,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卑弥呼虽是女子,却举止沉稳,汉话虽生涩,却比阿直岐流利得多,显然是临时恶补过。
赵宸站在城门口,看着这支略显局促却态度恭敬的使团,心中了然。所谓“朝贡”,不过是小部落寻求庇护的手段——他们既想持续获得兴元城的技术和物资,又想借兴元城的威名震慑周边部落。
“远来是客,不必多礼。”赵宸没有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子,侧身示意,“贡品我收下了,你们的诚意,我看到了。先进城吧,让你们看看兴元城的样子。”
他特意让魏平带着使团参观兴元城的核心区域,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无声的展示。
在格物院,卑弥呼看到了水力驱动的锻锤不知疲倦地打铁,墨家弟子用算盘(赵宸改良的十进制算盘)快速计算着账目,还有那面巨大的“辽东-朝鲜-倭国”拼接海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航线、矿产和部落——狗奴国的位置被清晰地标记出来,旁边还用小字写着“产铜、金,需农具、铁器”。
“这……这图竟能将大海和岛屿都画得如此清楚?”卑弥呼忍不住伸手,却在触及前停住,眼中充满敬畏。
在屯田区,她看到了整齐划一的田垄,农民们用曲辕犁耕作,孩子们在田埂上朗诵着赵宸让人编写的《识字课本》(用最简单的汉字,教授“人、田、水、火、铁”等基础词汇)。
“他们在念什么?”卑弥呼问翻译。
“在念‘人要吃饭,需种田;田要丰收,需水利’。”翻译解释道,“这是赵大人让所有孩子都学的,说认得字,才能学好格物之术。”
在工坊区,倭使团被纺织机的效率惊呆了——女工们脚踩踏板,手推梭子,布匹在织机上快速延伸,一天的产量抵得上倭国部落一周的手工纺织量。
参观结束后,赵宸在议事厅接见了卑弥呼,屏退左右,开门见山:“你们想要的,无非是铁器、农具和庇护。兴元城可以给,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卑弥呼挺直腰板:“只要赵大人肯相助,我狗奴国愿以铜、金相换,若有战事,也愿出兵相助!”
“我不要你们出兵。”赵宸摇头,“兴元城暂时不缺兵。我要的是,你们学汉话,认汉字,用汉法。”
他让人取来三样东西: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