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饼要城南王记的,蜜饯选青梅和山楂的,香烛得是上等松烟的,供神用不得差池。”
待管事领着人去了,冰儿转身往后花园跑。
苏河正躺在亭子下的藤椅上,身旁放着两个烧得通红的炭炉,热气裹着松木的暖香,把腊月的寒风挡在三尺之外。
他闭着眼,阳光落在脸上,竟透着几分说不清的寂寥。
冰儿站在亭外,犹豫了片刻才轻步上前。
“老爷,事情都安排妥了,他们下午就把东西运回来,够咱们府里过个热闹年。”
苏河缓缓睁眼,声音带着点刚醒的慵懒:
“嗯,对了,等他们回来,你给每人发十两银子当压岁钱。咱们府里不缺这点钱,别让人说小气。”
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寻常百姓一年也挣不到五两,可冰儿只是点头应下。
苏河素来大方,府里下人逢年过节都有厚赏。
她没走,依旧站在一旁,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角。
“还有事?”苏河瞧出她的犹豫。
冰儿深吸口气,声音细弱:
“老爷,他们过年都能回乡下看家人……您就没有想找的亲人吗?”
这话本是僭越,可苏河素来不讲究阶级。
他平日除了吩咐事务,还会跟下人们聊些家常,从不呵斥人,所以冰儿才敢问出口。
她不知道苏河的穿越身世,只觉得这位主子总在独处时透着股孤独。
苏河闻言,嘴角牵起抹淡笑,眼神却沉了沉:
“亲人?早不知散在何处了。我这样的人,本就不需要家……羁绊多了,反成累赘。”
他顿了顿,看向冰儿:
“怎么突然问这个?”
“方才看您躺在这儿,觉得……觉得您孤零零的。”
冰儿越说越慌,生怕触了苏河的忌讳。
苏河倒没在意,摆了摆手:
“你们去忙吧,我这儿不用伺候。对了,一个时辰后,让人去储炭房搬些炭来,这两个炉子撑不了多久。”
冰儿躬身退下。
她知道,储炭房里的炭跟市面上的不一样。
不是地下挖的天然煤,而是苏河教下人们用木头做的。
做法简单却精妙。
把干透的硬木码成方垛,外层糊上半尺厚的湿泥,只留底部进火口和顶部排烟孔。
待火引燃木垛,烧至外层微焦,便封死所有洞口,让木头在缺氧中闷烧成炭。
这法子是苏河从部队学来的,当初刚做出来时,连朱元璋都惊得半天没说话。
要知道,大明的天然煤矿开采极难,矿工们靠人力挖煤,效率低得可怜,故而煤炭被称作“黑黄金”,连皇宫里都得省着用。
可苏河的人工制炭法一出来,沈万三便领着国库开了炭铺。
价格便宜,百姓冬天要取暖,总得买炭。
虽说单块利润薄,可架不住用量大,倒成了国库的一笔稳定进项。
更妙的是,大明遍地是参天大树,砍些枯枝就能制炭,简直取之不尽。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