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第171章 殿试答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殿试答卷(1 / 2)

奉天殿内,香烟袅袅,庄严肃穆。

众考生坐于桌后,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已经开始答题。

李钰也迟迟没有动笔。

这道题对他来说不仅是策问,更是生死攸关的政治站队。

他如今被打上了清流的标签,回答这种问题就更需要小心。

兴平帝并未安坐,而是起身准备看看这些新科贡士如何作答。

李钰和顾辞远都坐在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

皇帝先走到顾辞远的案前。

这位新科会元可是名满京城,还没有开始会试时,便才气很大。

哪怕是兴平帝也听说过他。

京城难得出了这么一位土生土长的才子。

兴平帝也想看看这长在皇城根下的大才子,会如何回答他的问题。

顾辞远瞥见皇帝停在他案前,原本以为只是路过,谁知道竟是停了下来。

显然是要看他作答。

这不由让他压力大增。

考过试的人都知道,考官站在面前看你答题时,无形中就会增加考生压力。

更别说这还是万万人之上的皇帝。

皇帝只站了一会,顾辞远便已经额头渗汗。

他紧握笔杆,几次想要落笔,但却又停了下来。

显然在巨大的压力下,思绪阻滞,不敢轻易落笔。

皇帝见状,微微有些失望,这么点压力就不敢落笔了?

他也没有多停留,又来到了李钰的案前。

对于李钰,皇帝是有些感兴趣的。

他登基以来,就从没有来人敲登闻鼓。

李钰是头一个,虽然是顾清澜敲的,但那是帮李钰敲。

加上李钰现场作文让他满意。

又怼得温党一派哑口无言,让皇帝觉得大快人心。

这些年,温党越发猖狂,不断打压异己,扩张势力。

温知行的爹是三朝元老,早就给温知行铺好了路,而且温知行还是先帝的伴读。

先帝驾崩前,他便已经是次辅,当时首辅还不是顾佐衡。

兴平帝登基后,首辅致仕,原本该温知行当首辅。

但老首辅力推顾佐衡,说温知行当首辅,那大景就完了。

最后老首辅当庭撞柱,才让顾佐衡当了首辅。

兴平帝虽然不喜欢清流的空谈,但也要依赖清流对温党的牵制。

党争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又不得不默许存在。

因此哪怕顾佐衡经常顶撞他,让皇帝心中不喜,但也睁只眼闭只眼。

只是现在清流一派处于弱势,根本就斗不过温党。

甚至锦衣卫还查出有不少中立官员都有倒向温党的趋势。

比如那赵伯仁。

面对这种情况,皇帝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温知行有手段搞钱,如今还在和北胡打仗,没钱的话,这仗怎么打?

如今只希望这些新科贡士中,有人能为他所用。

而李钰就是他比较看好的人。

本身就和温党有仇,是不可能被温党拉拢的。

此刻皇帝到了李钰案前,见到李钰也没动笔。

他微闭双目,似在养神。

与顾辞远的紧张不同,他神色平静,呼吸均匀,仿佛周遭的威压与他无关。

皇帝驻足片刻,见李钰仍无动笔之意,便失了耐心,去了其他地方。

又过了片刻,李钰缓缓睁开眼。

他已经在脑中反复推敲,斟酌措辞,确保每一句都立在为国选才的公义之上,避免授人以柄。

此时他已经在脑中打好了腹稿。

提笔蘸墨,沉稳落笔,终于开始做这篇殿试策问。

“臣钰谨对:臣闻治国之道,譬如驭马,徒有良骏而无衔勒程轨,则驰骋或失其途。

空持缰辔而驱策无力,则千里终难企及。

故圣王垂拱,必明章典以立其制,严考绩以核其功。

夫实心任事者,非略操守而趋利便,乃持正而行其智。

秉节砺行者,非废实务而慕虚名,乃守道而济其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零零读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