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零零读书网>网游>拒当血包,七岁妖童考状元> 第171章 殿试答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殿试答卷(2 / 2)

今欲辨士之真伪,惟在立规矩、明职守、核实事三者而已……”

大概意思就是治国好比驾驭马匹,空有良马而没有嚼子、笼头和道路规程,那么驰骋也许会迷失方向。

空握着缰绳却驱策无力,那么千里之远终究难以到达。

所以圣明的君王无为而治,必须申明典章来建立制度,严格考核来核实功绩。

那些真心做实事的能臣,并非忽略操守去追求便利,而是秉持公正来运用智慧。

那些恪守节操磨砺品行的人,并非荒废实务去慕求虚名,而是坚守道义来完成事功。

如今要辨别士人的真伪,只在于建立规章、明确职责、核实政绩这三方面罢了……

大景朝也有考核制度,只不过当初大景推翻前朝时,为了迅速接盘。

也是为了施行仁政,因此考核制度并不严格。

这就遗留了很多问题。

李钰将现代的绩效KPI融合到文章中来。

重新制定考核标准,大景朝的考核之法他看过,很多都是模棱两可。

要想真正选拔出有志之士,就需要将这些重新规划。

新科贡士都是有一腔抱负的。

但踏入官场后,现实的落差就会将这抱负打碎。

有些官员做了一辈子实事,但却没有拍马屁的升得快。

还有些官员有政绩,却因没有钱财向上疏通,就只能一辈子在底层打转。

为了上升,不得不站队。

要么加入清流的文官集团,要么加入温党的权贵集团。

但如果有条透明,且切实可行的晋升通道,相信大多数官员还是愿意为民做事,为国分忧的。

此时兴平帝已经走到了奉天殿的门口。

他看了一圈,凡是他走近的考生,原本已经在写文章的,也停笔不动。

等他一走,又能动了。

对于这种情况,兴平帝已经见怪不怪,每次殿试,这些考生都是这个样子。

原本以为这次会有所不同,没想到还是和以前一样。

走了一圈后,兴平帝也没留在殿内,径直离去。

等他一走,大殿内的气氛似乎都要轻松不少。

考生们个个奋笔疾书,不知不觉便到了中午。

光禄寺官员和太监们抬着食盒入殿,菜品丰富,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只是李钰吃了一口,便差点吐出来。

这菜看着好看,结果味道难以描述。

这怕不是猪食。

甚至柳夫子做的饭菜都比这好吃。

大殿内其他头一次吃到光禄寺饭菜的考生也有点怀疑人生。

原本以为宫中的饭菜很好吃,没有想到竟是如此不堪。

还不如外面的小摊贩。

如此难吃的饭菜,让李钰也没有了胃口,干脆不吃了。

将食盒推到一边,继续写文章。

和其他考试一样,文章先写到草纸上,检查没什么问题了再誊抄到试卷上。

策问和八股文不同。

八股文一般写几百字,但策问最低都是千字起步。

有的甚至要写两千到三千字。

因此时间还是很紧迫的,李钰写完后,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然后再进行修改,删减。

最终写出一篇两千多字的策问,确认没有问题后,便誊抄到了试卷上。

等他写完,再看其他考生,还在奋笔疾书。

李钰交卷后,被引领到一旁站着。

大景朝有规定,殿试虽然可以提前交卷,但却不能提前离场。

必须等所有士子一起考完,然后由礼部官员统一带出去。

众人见到李钰头一个交卷,顿时有些坐立难安。

他们很多人才写了一半,没有想到李钰就已经完成了。

顾辞远也有惊讶,不过也并不慌。

只要皇帝没在,他心态就还是稳的。

李钰站在一旁有些无语,这到底是谁出的规定。

交了卷不能走,必须要等着所有人一起。

自己一个人站在这里,有点鹤立鸡群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零零读书网